问 题 推荐  收藏
提问:mohamed
级别:幼儿园
来自:埃及

悬赏分:0
回答数:3
浏览数:
已解决的问题 国际友人求助“动态助词”怎么用?
我是埃及人,我学习汉语在苏伊士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我的问题是,语法很难,有一些语法我不懂比如“补语”“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数量助词”请你们给我说明因为我不懂那些句子怎么用?
 提问时间:2008-04-16 01:21:32    评论2举报
最佳答案此答案已被选择为最佳答案,但并不代表问吧支持或赞同其观点
回答:jeal3185
级别:大四

2008-04-16 09:26:03
来自:河南省郑州市
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简单地说,补语就是用来补充、修饰你要说明的那个词的。比如说你很开心,为了表达这个开心的程度,你说“开心得跳了起来”,这个“跳了起来”就是“开心”的补语,是由一个述补短语来充当的。补语主要由谓词性词语、数量短语和介词短语充当。更多的解释可以查看这里:http://baike.baidu.com/view/146650.htm

结构助词主要是区分“的”“地”“得”。
“的”是通用的,可以作为的、地、得的替代语,日常都可以通用。
严格来说,上述三字是组成语句的短语(词组)的虚词之一。
“的”常用在介宾词组,表达一种描述后的结果,通常用在名词、形容词后。例如,我们的祖国,强大的祖国,漂亮的姑娘
“地”常用在动宾词组,也是一种描述的后果,通常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例如,部队在快速地推进、同志们紧张地工作
“得”常常表示一种后果,常出现在动补词组,表示一种状态,一种结果,通常用在动词后,作为动补状语出现。例如,干得好,说得清楚

区分这三个词有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结构助词前后是什么词。“的”前面是名词形容词,后面一般是名词,如果看到后面是名词,这个结构助词一般就是“的”;“地”前面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比较常见的就是前面是形容词,后面是名词或者动词,表示一种动作;“得”通常用在动词后,看到前面是动词后面是形容词首先就想“得”,这是比较典型的。

动态助词主要是“了”“着”“过”等等,表示动作、过程的完成情况,就是一种动态。所谓动态,指动作或状态在某一个过程中所处的情况,其间包含时间要素,但与特定的时间不存在固定的联系或关系。现代汉语的动态助词主要有“着”、“了”、“过”三个,其具体功能分别是:
1.“着”,常置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变化的持续。例如:
天 || 下着雨呢。
苦日子 || 还长着呢。
2.“了”,常置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变化的实现或完成。例如:
我 || 整理了行装。
天 || 突然黑了下来。
3.“过”,常置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曾经发生某种动作、行为或曾经具有某种状态,有的兼有表示具有某种经验阅历。例如:
他父亲 || 去过西藏。
春节前,广州 || 冷过一阵子。
周总理 || 在学生时代当过学生会干部。

语气词的作用是附着在句子的后面,有时也在句中表示语气。通常作为助词使用,就是语气助词。常用的语气词主要有“的、了、么、呢、吧、啊”六个,都念轻声。这六个语气词表达不同的色彩。
揪错评论举报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谢谢
其他回答  
回答:淡舒致远
级别:二年级


2008-04-16 09:38:19
来自:天津市
1. 补语是动词或者形容词的补充成分,补充说明动作、行为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补语通常是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极”“很”也可以用在形容词后作补语。补语前面常常用助词“得”。例如:
狗把猫赶<跑了>。(动词)
你去<一趟>。(数量词)
这篇课文他已经念<熟了>。(形容词)
她漂亮<极了>。(副词)
2.结构助词:表示结构关系,的、地、得。表示附加成分与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表示定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地”表示状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关系,“得”表示补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关系。例如:我的老师 快速地奔跑 吃得很饱
3.动态助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进程或性质状态的变化,说明动作、状态在一定时间内的情况。了、着、过。比如:“看了一篇文章”表示实现态;“吃着饺子”表示持续态;“走过的路”表示经历态。
4.语气助词:多在古代汉语中使用,如焉、耳、也、矣、乎、与、耶等,在现代汉语种不叫“语气助词”,而是“语气词”,如啊、吧、呢等
5.数量助词:辅助表示数目,一类是表示序数,“第”“初”“老”,例如:第一、初二、老三;一类是表示概数“来”“把”“开外”,例如:十来个、十名开外等。
评论举报
回答:tianoo
级别:七年级

2008-04-16 10:37:32
来自:河南省郑州市
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
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状态等。(补语有多种类型,百度百科有详细讲解)


助词是附在词或词组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的一类词。助词可以分为动态助词、结构助词和数量助词(如“来、等、等等、左右、上下”等)三小类。其中动态助词和结构助词比较重要,下面特别介绍一下。
动态助词有“了、着、过”三个,它们主要用在动词之后。“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着”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的持续;“过”表示有某种经历。例如:
(1)吃了一个苹果
买了一件衣服
(2)外面下着大雨
他在床上躺着
(3)学过英语
去过北京
结构助词有“的、地、得、所、似的”几个。
“的”和“地”,读音都是“de”(轻声);它们附在修饰语后面标示前后成分之间是修饰关系;但二者有明确的分工:定语之后用“的”,状语之后用“地”,前者如“聪明的孩子”(不能写成“*聪明地孩子”),后者如“仔细地看”(不能写成“*仔细的看”)。“的”字还有一个用法,那就是附在实词性词语之后,组成一个可以指代事物的“的”字结构。例如“木头的”指用木头做的物品,“便宜的”指价格便宜的东西,“骑车的”指骑车的人。“的”字结构是名词性的,在用法上大致相当于一个名词。
“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引出表示可能、状态或程度的补语,例如:
(4)吃得完 爬得上去 [可能]
(5)洗得很干净 笑得直不起腰来 [状态]
(6)好得很 苦得不得了 [程度]
“所”,加在及物动词头上,形成一个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如“所见所闻”、“所答非所问”。 “所“字结构是古汉语里遗留下来的。在现代汉语里, “所”字结构单独作主语或宾语的情况已很少见,更常见的是,“所”与“的”配合使用。例如:
(7)他没有去过那里,所说的只是从诗赋中、历史上得来的印象。(朱自清)
(8)这半年来,我们所见的,却只有他的静默而已。(朱自清)
“所”字结构多用于书面语,口语里很少用。
评论举报
总回答数3,每页15条,当前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