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题 推荐  收藏
提问:Sweetsong
级别:九年级
来自:山东省济宁市

悬赏分:0
回答数:2
浏览数:
已解决的问题 关于标号和点号。。。。
标点符号中标号是什么?点号是什么?是怎么定义的?
 提问时间:2008-11-08 21:25:29    评论举报
最佳答案此答案已被选择为最佳答案,但并不代表问吧支持或赞同其观点
回答:冬凌草
级别:一级教员


2008-11-08 22:54:11
来自:河南省平顶山市
标点符号
  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的书写符号,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____)等。
  “标点符号”包括7种点号(4种句中点号和3种句末点号)和9种标号。
  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中点号)
  句号.问号.感叹号.(句末点号)
  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着重号.间隔号.连接号.专名号.

http://baike.baidu.com/view/31516.htm

http://www.artblog.cn/U/miaozhen/archives/2007/31702.html
揪错评论2举报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
其他回答  
回答:纸风筝
级别:大四


2008-11-09 10:51:39
来自:河南省洛阳市
§标点符号的种类§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其他标号三大类。
  点号有:①、句号。②、问号?③、叹号!④、逗号,⑤、顿号、⑥、分号;⑦、冒号:
  标号有:①、引号‘’“”②、括号()[] {} ③、破折号—④、省略号……⑤、着重号.⑥、书名号《》<>⑦、间隔号·⑧、连接号-⑨、专名号______
  其他标号有:①、注释号※②、隐讳号×③、虚缺号□④、斜线号/⑤、标识号▲或●⑥、代替号~⑦、连珠号…………⑧、箭头号→⑨、示亡号
编辑本段§句读§
  中国的古籍,没有类似今天使用的标点。古代有些文字(例如甲骨卜辞)有时用分行或隔离来表示停顿,这种情况也并不普遍。所以历来认为学会断句是读书的基本要求。汉代表示断句的符号是“、”和“”。“、”用来表示较小的停顿,“”表示较大的停顿。20世纪初发现的汉简《流沙坠简》中有使用了这种符号的简片。“”和“、”汉朝人称之为句读 。这两种符号到了宋代才逐渐推广使用,但形态有些改变。一种是句号用“。”,读号用“、”;另一种是句号读号都用同样的点,句号的点用在字旁,读号的点用在两字之间。宋元时代出版的书籍,特别是经书,一般不加句读。句读符号多用于教学或校勘方面。宋刻本也有仿照校书式印上圈点的,但不多见。
  元明刻本小说多在句子的末了加圈,也有一律用“、”或用“。”的。有些戏曲和启蒙读物也采取这种方法。此外,明刻本小说还增添了人名号和地名号,前者是在人名右边加一条直线,后者是在地名右边加两条直线。
  标点这两个字,始见于宋代。《宋史·何基传》:“凡所读,无不加标点,义显意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者。”这里的标点指的是阅读古书时添加的句读符号,即所谓旧式标点。
  新式标点 新式标点是模仿西方的书写习惯而借用的 ,在清代末年才开始使用。翻译家严复的《英文汉诂》(1904)是最早应用外国标点于汉语的著述。五四运动前些年,不少作家已经开始使用新式标点。《新青年》杂志第4卷(1918)也开始部分地使用。由于当时的出版物多采取直排方式,于是使用者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这样就出现标准不一的现象。1919年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周作人、胡适等人联名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并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议决,1920年由当时的教育部正式颁行。这个议案先说明了使用标点符号的必要性,再列出各种符号,包括句号、点号、分号、冒号、问号、惊叹号、引号、破折号、删节号、夹注号、私名号、书名号共12种。
  五四运动以后,公布的标点符号逐渐推广应用。比较西方使用的标点,有几处明显的不同:①句号用“。”,不用“·”。②引号用『』和「」,不用“”和‘’。是为了适应直排文字的特点。③西方文字的人名和地名等专有名词的开头用大写字母表示,汉字没有这种标记,所以要有私名号和书名号。
  1951年9月,原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原政务院下达指示,要求全国遵照使用。四十年来,文字书写和书刊排印已由直行改为横行,标点符号用法也有了某些发展变化,因此,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本标准就是在新颁《标点符号用法》的基础上制定的。
  本标准参考了国内标点符号用法的文献,广泛听取了语文学界、新闻界、出版界、教育界的意见。
  本标准对汉语书面语中的常见的标点符号用法进行了规定和说明,目的在于使人们正确掌握标点符号用法,以准确表达文意,推动汉语书面语言的规范化。
  本标准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室《标点符号用法》课题组负责起草,主要起草人:龚千炎、刘一玲。
  本标准从1996年6月1日起实施,从实施之日起,原《标点符号用法》即行废止。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标点符号的名称、形式和用法。本标准对汉语书写规范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本标准适用于汉语书面语。外语界和科技界也参考使用。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句子 sentence
  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陈述句 declarative sentence
  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祈使句 imperative sentence
  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
  疑问句 interrogative sentence
  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
  感叹句 exclamotory sentence
  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
  复句、分句 complex sentence ,clause
  意思上有密切联系的小句子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句子。这样的大句子叫复句,复句中的每个小句子叫分句。
  词语 expression
  词和短语(词组)。
  词,即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短语,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也叫词组。
  3、基本规则
  3.1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3.2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0种,分点号和标点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点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点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编辑本段§用法说明§
  4.1 句号
  4.1.1 句号的形式为“。”。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4.1.2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
  例如:a)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b)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c)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4.1.3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例如:请您稍等一下。
  4.2 问号
  4.2.1 问号的形式为“?”。
  4.2.2 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句。
  例如:a)你见过金丝猴吗?
  b)他叫什么名字?
  c)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4.2.3 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
  例如:a)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b)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4.3 叹号
  4.3.1 叹号的形式为“!”。
  4.3.2 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
  例如:A)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B)我多么想看看他老人家呀!
  4.3.3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
  例如:A)你给我出去!
  B)停止射击!
  4.3.4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
  例如: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4.4 逗号
  4.4.1 逗号的形式为“,”
  4.4.2 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4.4.3 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4.4.4 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4.5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例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4.5 顿号
  4.5.1 顿号的形式为“、”。
  4.5.2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例如:A)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4.6 分号
  4.6.1 分号的形式为“;”。
  4.6.2 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例如:A)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在长江上游,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4.6.3 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例如: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4.6.4 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用分号。
  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为乡、民族乡、镇。
  4.7 冒号
  4.7.1 冒号的形式为“:”。
  4.7.2 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例如: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4.7.3 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例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4.7.4 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4.7.5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例如: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
  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4.7.6 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例如: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4.8 引号
  4.8.1 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
  4.8.2 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
  例如:
  A)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况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B)“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C)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4.8.3 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
  例如: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4.8.4 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
  例如: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B)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8.5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例如: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4.9 括号
  4.9.1 括号常用的形式是圆括号“()”。此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 】”
  4.9.2 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注释句子里某种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例如:A)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B)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4.10 破折号
  4.10.1 破折号的形式为“——”。
  4.10.2 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
  例如:A)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为了全国人民——当然也包括自己在内——的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4.10.3 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
  例如:“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4.10.4 声音延长,像声词后用破折号。
  例如:“呜——”火车开动了。
  4.10.5 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
  例如: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4.11 省略号
  4.11.1 省略号的形式为“......”,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
  4.11.2 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例如: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4.11.3 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例如: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到一起啦!
  4.11.4 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
  例如:“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4.12 着重号
  4.12.1 着重号的形式为“.”。
  4.12.2 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着重号标明。
  例如: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 .
  4.13 连接号
  4.13.1 连接号的形式为“-”,占一个字的位置。连接号还有另外三种形式,即长横“——”(占两个字的长度)、半字线“-”(占半个字的长度)和浪纹“~”(占一个字的长度)。
  4.13.2 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
  例如:
  A)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也称任一洛二氏溶液(Ringer Locke solution),用于医疗和哺乳动物生理学实验。
  4.13.3 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连接号,表示起止。
  例如:A)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B)“北京——广州”直达快车。
  C)梨园乡种植的巨风葡萄今年已经进入了丰产期,亩产1000公斤~1500公斤。
  4.13.4 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
  例如: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缆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营。
  4.13.5 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
  例如: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4.14 间隔号
  4.14.1 间隔号的形式为“.”。
  4.14.2 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
  例如:列奥纳多.达.芬奇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4.14.3 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
  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4.15 书名号
  4.15.1 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
  4.15.2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
  例如: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你读过鲁迅的《孔乙己》吗?
  c)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d)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4.15.3 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
  例如:《〈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4.16 专名号
  4.16.1 专名号的形式为“——”。
  4.16.2 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用专名号标示。
  例如:司马相如者,汉 蜀郡 成都人也,字长卿。
  4.16.3 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为了跟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浪线“~~~~”。
  例如: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5 标点符号的位置
  5.1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5.2 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5.3 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
  5.4 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行。
  6 直行文稿和横行文稿使用标点符号的不同
  6.1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放在字下偏右。
  6.2 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间隔号放在字下居中。
  6.3 引号改用双引号“ ”和单引号“ ”
  6.4 着重号标在字的右侧,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的字的左侧。
编辑本段§历史§
  汉语标点史溯源到甲骨文中使用的线条和间空作为分词分段的手段。林氏认为,狭义的标点指书写形式的标点,广义的标点还应包括非书写形式的标点,如间空、大写、分段等,并把非书写形式的标点作为研究对象。钩识号从先秦至少到汉代一直用来断句。《说文解字》已把“ ”“、”正式列为条目,两者配对,是汉语早期的句读符号。然后逐次介绍唐代写本和《金刚经》刻本的标点,宋代至清中叶的标点,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标点,以至新中国的《标点符号用法》,称得起是一部扼要而又系统的标点符号简史。句读是中国传统的标点,则在第一篇中设“句读·圈点”作了专门的讨论。
  西方标点源于古希腊。林著说,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铭文,用词连写,只是偶尔用直行的二连点和三连点分隔词句。大学者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在《修辞学》中提到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前540~前470年)的著作因为连写难以断句。林著指出西方新式标点系统的奠基人是意大利语法学家和出版家A.马努提乌斯(约1450~1515年)。他以语法原则取代诵读原则制定五种印刷标点:逗号(,)、分号(;)、冒号(:)、句号(。)和问号(?)。他的家族在百年间出书近千种,行销欧洲各地,这几种基本标点为各语种普遍采用。欧洲各语种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标点体系,英语标点是在18世纪晚期才完备的。
  几千年来,汉语和西方一些语种的标点符号的发展和变化是有很大差异的,从宏观上考虑,也有相似的前进轨迹。那就是由字、词、句的连写,而逐步采用标点或非标点的方式断词断句;由不同地域、不同见解、不同学派采用不同的标点符号,逐步舍异求同,而在一个语种内采取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标点符号体系。
  耐人寻味的是,人类在古代就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但是创造为数不多的标点符号却是步履维艰。中国在殷商时代已创造出甲骨文,发掘出土的甲骨片所载约有4 500个单字(可识者约为三分之一)。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已收篆文9 353字,从那时直到清末,得到共同认可使用的还只有句(。)、读(、)、表示着重的(.)、表示专名的(——)等几个标点而已,而且这些标点符号常常同其他符号(如评点符号)混用,直到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才有成为系列的12种标点。
  古代希腊文明是令人耀目的。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已经是哲人辈出,为后世留下哲学、史学、文学、自然科学方面的大量文献。可是直到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阿里斯托芬(公元前257~前180年)才创制出三级点号:中圆点(· )、上圆点(˙)、下圆点(·),从无到有,且成序列,弥足珍贵。欧洲几个较大语种的标点符号,到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才最后定型。
  标点符号的形状远比文字简单,而数量又远比文字为少,何以文字很早就能创造出来,而系统的标点符号却姗姗来迟,东方如此,西方也如此,这倒是值得文明史研究家思索的问题。
  叹号是14世纪下半期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的创造。在现存的文献中最早的叹号见于佛罗伦萨城邦执政官、作家科卢特乔·萨卢塔蒂的拉丁文著作《论法律和医学之高尚》1399年抄本(参见第二篇2.2)。德国刊印的书籍在16世纪开始使用叹号。英语和俄语的叹号出现于17世纪初。莎士比亚在1610~1611年写成的《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把“叹号”称为note of admiration(赞叹符)。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剧作家本·琼森说叹号在句子“带赞叹”的口气说出时使用。1657年英语叹号开始使用现代名称exclamation mark。
  1897年王炳耀在《拼音字谱》中自拟的10种标点中有“慨叹之号”(!)和“惊异之号”( )。鲁迅1909年在《域外小说集·略例》中提出四种新式标点符号,其中有(!),表示“大声”。1919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定名为“惊叹号”,1951年《标点符号用法》改称“感叹号”,1990年以后正式名称简化为“叹号”。
  西方的标点符号在16世纪主要有朗诵学派和句法学派两个学派,主要是由古典时期希腊文和拉丁文演变而来,在17世纪后进入稳定阶段。俄文的标点是依希腊文而来,到了18世纪采用西欧的标点方法。
  古代的汉字作品无标点符号,到了19世纪开始使用「。」作为断句。日本在8世纪时,使用返点和训点作为标点系统。
  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而设立的,张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学生中的一员。
  同治7年(1868年)2月,前驻华公使浦安臣带领“中国使团”出访欧美,张德彝也成为随团人员中的一名。张德彝有一个习惯,无论到哪个国家,都喜欢把当地的景色、人物、风俗习惯记录下来,以“述奇”为名编成小册子。1868年至1869年期间,他完成了《再述奇》。现在这本书名为《欧美环游记》,其中有一段介绍西洋的标点符号,云:“泰西各国书籍,其句读勾勒,讲解甚烦。如果句意义足,则记‘。’;意未足,则记‘,’;意虽不足,而义与上句黏合,则记‘;’;又意未足,外补充一句,则记‘:’;语之诧异叹赏者,则记‘!’;问句则记‘?’;引证典据,于句之前后记‘“”’;另加注解,于句之前后记‘()’;又于两段相连之处,则加一横如‘——’。”虽然张德彝不是有意识地向国内知识界引入标点符号,甚至带有反对的口气,觉得这些标点繁琐,但是却在无心栽柳的过程中为中国语言符号的发展带来了新风。
  1919年4月,胡适、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6名教授极不愿看着“现在的报纸、书籍,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讲文法的区别,连赏鉴的意思都没有了”。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他们提出了《方案》,要求政府颁布通行“,。;:?!—()《》”等标点。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从此诞生。
评论举报
总回答数2,每页15条,当前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