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题 推荐  收藏
提问:1004687878
级别:幼儿园
来自:广东省普宁市

悬赏分:0
回答数:1
浏览数:
已解决的问题 求红楼梦主要内容50字,好词10个,好句1句,读后感100
更多红楼梦相关资料整理下载,点击查看

·高中语文红楼梦讲座
高中语文红楼梦讲座《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教学导读

·高中语文备课素材:四大名著《红楼梦》人物点评解析

·古典文学著作《红楼梦》中的对联集锦
1、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此联在书出两次出现,分别在第一回《甄干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秀》和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是在警幻仙子的“太虚幻境”处。 2、玉在柜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第一回《甄干隐梦幻

·《红楼梦》情节梳理和章节梗概
《红楼梦》情节梳理之一【情节脉络】全书可以分为五大段落。
作品的第一回至第五回,是全书的“序幕” 第一回中写了“无材补天”的石头的故事,写了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故事
 提问时间:2010-02-22 22:26:09    评论举报
最佳答案此答案已被选择为最佳答案,但并不代表问吧支持或赞同其观点
回答:九天揽日
级别:大一


2010-02-25 18:30:07
来自:四川省成都市
主要内容:《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读后感: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葬花的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浊淖渠沟。”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两种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婚庆的场面越是喜庆越是轰动,病榻上的黛玉越是凄惨。她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她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铸就她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与黛玉截然不同的是薛宝钗,无论是性格还是处事方面,两者都是有可较之处的。宝钗从不再人前为难他人,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的才华绝不在探春之下。我很是佩服她,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即使是开玩笑,也是极为小心的,甚至是无懈可击。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凤姐无话不说,说话好似毫不讳忌,但她的才智绝差不了凤姐许多。宝钗处事圆滑,几乎是人见人爱。
  她不能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然而她的悲剧却比黛玉更令人叹惋。她最需要的是自由!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更不敢勇敢地追求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她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
揪错评论4举报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谢谢
总回答数1,每页15条,当前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