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2021高考作文命题最全解读
2021-06-08 04:16:30 334人浏览

 新高考Ⅰ卷

( 山东、湖南、湖北、广东、河北、福建、江苏)


原题呈现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各方热评

①这个作文题写作起点是“体育”与“强弱”,但终点可不限于此。题目结合了时代背景,也响应了党和国家的育人要求。疫情来袭至今,专家一致强调身体免疫力的重要,加强体育锻炼,注重身体健康,成为人们重新认识人生的重要内容。

(长沙市一中语文教师  欧鹏举)

②读完作文材料与引导语,感觉就是两个字“觉醒”!引导所有考生对考试认识地觉醒。高考的目的是“选拔”,选拔就一定有区分度,材料呈现:身体是不断变化的——强弱是可以转化的——转化的关键在个体意志,这样一个思维顺序,也给大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并将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看起来很简单,在全民讨论“体育强国”的当下,来讲强身健体,应该不难。但细读,才会知“因此”之后才是强弱转化的关键。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陶妙如)

 

③我觉得这道题主要有两个立意点:一是体育锻炼能使弱者变强——寓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二是强者应当保持谦卑的心态,戒骄戒躁,虚心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不能自满——寓意做人要谦虚踏实,不卑不亢,正视自己才能永远是强者。

(@镂刻的罪孽 )  

 

④这道题强调的是变化,没有永远的强者,没有永远的弱者,强者要居安思危,弱者要奋起直追,个人、民族、国家都需要在时代的变革中逐渐强大。

(@樊庆威)

 

 

  新高考Ⅱ卷

(海南、辽宁、重庆)


原题呈现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各方热评

①我觉得这个题目很适合善于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的学生来写,而且也能考察出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个人来写的话,可能会从做人做事的道理延伸来写,比如描红这部分,它有一个字的框架的,要在框架内描红。做人也是如此,要按照一定的框架、 规矩来做事,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作文题漫画作者、湖南画家唐光雨)

②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属于题型回归,从去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回归到以前的典型给材料作文。从作文题目来看,审题难度较去年稍微有些增加,因为任务驱动型作文给出了方向,考生只要按照大方向审题就不会跑偏。今年的作文题在审题上比较宽泛,可以写“关注失败中的细节”,也可以写“全面,不要只看眼前等观点,审题宽泛了,跑题偏题的人数就会增加。

(海南华侨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钟志成)

③漫画中文字语带双关,借“学写字”喻“学做人”,蕴含着古代“为人之道”,包括儒家的“中庸”观念,意在引导考生对漫画寓意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站在当代青年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材料,体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正确态度。

(@高众)

④我对这个作文最直观的理解就是——从“写人”想到“做人”,指青年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应藏而不露,需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当事业有成时,应不偏不倚,做一个正直而有正义感的人。

(@等待这一天)

 

 

全国甲卷

(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原题呈现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各方热评

①从审题立意上看,题目难度不大。作文材料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回顾一些优秀文艺作品和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先进的文化”,体现一代又一代人的家国情怀,并引导青年从敬仰的榜样身上汲取精神的滋养和激励。

(广西南宁二中高三语文组备课组长  杜军)

②这个题目表面上是可为和可不为,但你要是围绕着这两个问题的辩证关系写,很难出彩。实质上这个问题论述的是当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问题,那就是当代青年应该做什么——应该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应该学习革命先烈先国家而后个人,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去努力。

(厦门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  答疑解惑李先森)

③要知是否可为,需知“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知是否有为,需明“年少有为”与“碌碌无为”之别。做可为之事才可能有为。

(@你也喜欢草莓么)

④想写好这个作文,要有大视角,尤其是要立足建党100周年这个历史节点,理清“可为”和“有为”的逻辑关系。我党一以贯之的精神,从党发展之初,到现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些先烈,这些精神,他们曾经的“有为”,才让今天的我们有了未来的“可为”。他们曾经的“有为”是“可为”的精神指引,也是榜样力量,更是未来方向。

(知乎用户“老螺”)

 

 

 全国乙卷

(河南、山西、江西、安徽、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黑龙江、吉林、新疆、内蒙古)


原题呈现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各方热评

①本题首先要注重题目限制性,比如说围绕青年人实现自己的理想,结合自身的实际。其次要把握核心内容,本文的核心就是“加强修养”“义”。

(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  张定勇)

②命题取材与设计既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融相通,也体现出国家和社会对新时代人才发展的要求。

(《中国教育报》)

③如果《觉醒时代》结合高考作文:陈乔年的理想是互助共产主义,蔡元培的理想是百花齐放,陈独秀的理想提高民族思想觉悟二十年不谈政治,大钊先生的理想……而我的理想……每个年代都有的理想,民族的觉醒在于青年的觉醒。

(@歌手朴通)

④刚学完党史,正在看《理想照耀中国》,《觉醒年代》的我表示,这满满的全是素材啊!简直就是写观后感,800字根本不够抒发。

(@晋江静月流云)

⑤“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青年无志则废,无毅则荒,修身,正思、立志集于一句古训,考察古文、阅读、三观、写作于一体,好命题!要想写好了,繁,可比申论;简,亦从才思。选拔之要义皆现!

(@绿茶茗香)

 

 

浙江卷


原题呈现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各方热评

①这个题目的重点是对待“得失”的三种态度:一是终点,一是起点,一是过程。这个提示其实是讲的三种人生态度,把得失看成终点的“唯结果论”,把得失看成起点的“唯动机论”。这两者其实都是“把人生的得失当成了人生”。这样的“得失人生”,可能都会有些风尘仆仆。每一个个体生命本质上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生每一个阶段其实都有它的起点与终点,当然也有它的失去和得到,人生也就在得到和失去之间得以成就。

(文学博士崔勇)

 

②“终点·起点·过程”提供看待“得与失”的多维视角,引导考生在多重、多种关系中确立观点进行思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为精彩人生赋能。

(中国教育新闻网)

 

③得与失,在你把它看成是终点的时候,它其实是起点;在你把它看成是起点的时候,它其实是终点;在你把它看成是过程的时候,它其实是结局。

(微博用户“ElNino觉得全世界都在暖化”)

 

④得失贯穿人生一切,要于得失中前行,起点,过程,终点都可以是得与失,但不能被得失囿住前行的脚步,于得失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知乎用户“附归”)

 

 

上海卷


原题呈现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各方热评

①这道题总体上是谈事物价值呈现的时间方式。首先要认识到,事物价值呈现的时间方式有三种:①即时呈现,②延时呈现,③永远不会呈现。然后要思考,自己的写作点在哪里。上述三种呈现方式都可以作为文章的主体,但任何一种都必然要涉及其他一种或两种。当然,从人类历史看,那些最有价值的东西可能最需要等待时间来呈现。一是事物本身的原因,二是人类认知局限的原因。

(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特级教师黄荣华)

 

②长城和金字塔都是完全失败的超级工程,前者没能挡住北方骑马民族的入侵,后者也没能使其中的法老木乃伊复活,但时间使这些都无关紧要,只有凝结于其上的人类精神永远光彩照人!

(刘慈欣《地球大炮》)

 

③这么多年过去了,上海卷的语文出题组还是一如既往地哲学。

(@速度激推bot)

 

④今年的这一材料是从时间的维度追问意义和价值的生成。时间对我们而言具有两面性,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其中,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另一方面,时间也超越了我们的个体存在,甚至超越了我们的集体存在,它指向某种我们在有限的视角上无法企及的远方。因此,这就要求考生有更广远的眼光、更博大的胸怀、更深厚的积累。

(高中语文老师吕莹)

 

北京卷


原题呈现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瓜熟蒂落、羽翼丰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

请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各方热评

①大作文二选一,既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命题要求也明确,一方面暗扣时代热点,如“论生逢其时”,就关联习总书记在北大的讲话精神,也引导学生学习成长;另一方面又有很强的思辨性,引导学生思考在百年未变之新局里,如何将自己的人生融进祖国的发展之中。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何郁)

 

②北京卷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背景,引导考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结合在一起,响应时代召唤、肩负时代使命。

(@中国教育报)

 

③北京卷作文题(1)其实也是很有家国情怀的,总得来说,其实就是让我们来夸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利益。让我们写议论文来感谢国家,投身于国家的建设。无论是生逢其时,还是不能生逢其时总有伟大的人,能够开天辟地做出伟大的事业。而我们就要用这些案例来叙述,最后表达出自己的理想和期盼。

(@琳忱)

 

④北京卷今年也是用心理学的角度去出题,这真的是一种特别喜欢的高度。

(@吕老师)

 

⑤北京这个700字真是独树一帜。

(@岚山风继)

 

天津卷


原题呈现

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各方热评

①天津卷作文题注重紧密联系时代要求,启迪考生对“纪念日”丰富、厚重的内涵进行思考,紧扣“立德树人”育人使命,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主题指向明确。一位资深语文教师认为,该作文命题创设了富有诗意的情境,带入感强,情感内蕴丰富,便于抒发真情实感、表达深刻思悟;立意层级丰富,书写空间广阔,利于充分发挥考生的写作潜能。考生可审视个人成长经历,也可对社会历史展开思考;可记叙、抒情,也可议论说理。作文能较好地反映考生的生活积淀、思考深度和写作个性。

(天津高考公众号)

 

②看过朗读者的天津考生应该赚大发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今年天津卷的作文出题老师是董卿。论卿姐和高考不得不说的缘分。

(新浪网友)

 

③今年天津高考语文卷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有关“纪念日”的一段材料展开写作。该作文题由考生熟悉的“纪念日”入手,引导考生结合自身认知,思考“纪念日”之于国家、民族及个人的价值与意义,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感悟。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围绕“纪念日”思考历史,展望未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晚报》)

 

④纪念日?每天都是纪念日!纪念我们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从万众一心抗击疫情,到现在齐心协力共筑免疫屏障,没有一天不是在忙碌中度过,没有一天不是值得纪念的

(百度网友)

 

 考卷分布地区据相关信息整理,仅供参考,准确信息以官方公布为准!

2021高考结束我们会第一时间上市疯狂作文·高考满分作文, 系列解读2021,备考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