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6篇非常值得借鉴的2021高考高分文
2021-07-19 06:39:52 407人浏览

想知道高考中那些拿了高分的作文都是什么样子吗?这些高分作文的得分点究竟有哪些呢?快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分作文1

 

得分点:论证层层深入,文章闪烁哲思

 

无论得失,皆是过程

浙江考生

人生在世,人们大多喜欢“得”,不喜欢“失”。但现实是,得与失如影随形,有得的地方必定有失,有失的地方也必定有得。在对得与失的纠结中,我们常常忽略一个基本的常识,那就是——无论得失,皆是过程。

生活的真相就是处处是得失。“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这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般的得与失,然人生波澜起伏,今日之蜜糖,可能是他日之砒霜。闯王李自成挺进北京城时,春风得意,却在短短42天后,功败垂成。明朝至清朝中期,中国断续实行海禁政策,自诩天朝上国,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敌侵略,却也让中国故步自封,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慢慢落后于他国,为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埋下祸根。当代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如今的“得”是千千万万的先辈用鲜血、汗水换来的,切不可居安思逸。

得与失既不是人生的起点,也不是人生的终点,一切得失不过是人生必经之过程。我们在高考前,常听人说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它是十年寒窗的终点,也是迈入更高学府的起点,可是谁又能说,高考就是人生的起点或终点呢?漫漫一生中,我们会面临无数抉择,一个抉择是一段故事的结局,也是另一段故事的开篇。起点也好,终点也罢,都是人生中的一段过程,人生的价值是在得与失的不断转化中才实现的。如果非要为生命选一个终点,我觉得只有死亡,但细究起来,死亡也不是生命的终点,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就像屈原,两千多年了,他“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而这,就是他生命的延续。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代的帝王,都觉得自己得到了江山,得到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殊不知这些都是会失去的。历史就在这一代又一代得与失的更迭中不断前进,这才有了如今的盛世。而这无数的得与失,其实都是人类文明发展链上的锁扣。所以,得时,不要扬扬得意,忘乎所以;失时,也不要顾影自怜,自怨自艾。我们应该如凡·高那般,抱着“一个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要让它始终不断地燃烧”的信念,让心中的那把火,永远燃烧着!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不汲汲于得,不戚戚于失,因为无论得失,皆是过程。在过程中行走,在过程中反思,在过程中突破,才是人生的真谛。

(2021高考浙江卷“得与失:终点·起点·过程”)

 

得分点借鉴

得分点1
层层递进,思考深入。本文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行文,提出观点后先强调“生活的真相就是处处是得失”,然后联系人生实际阐释原因,接着指出面对人生的得失,我们应该“让心中的那把火,永远燃烧着”。逻辑清晰,层层深入。

得分点2
闪烁哲思。行文中,作者的一些观点和看法闪烁着哲思光芒,如“如果非要为生命选一个终点,我觉得只有死亡,但细究起来,死亡也不是生命的终点,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和结尾一段,都充满了思辨色彩。

 

高分作文2

 

得分点:立意高远,气势恢宏

珍存纪念,追光前行

天津考生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的长河中流淌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光华。一个个纪念日如同结绳记事上的一个个绳扣,让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让流动的时光有了精神的刻度。珍存纪念,追光前行,青春应绽放初心不改、奋勇前行的光彩。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穿过惊涛骇浪,引领中国行稳致远。无数中国共产党党员秉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追着前路的光辉勇毅前行。旧日炮火中,革命先辈用清澈的爱护佑山河安定,用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坚毅谋求民族独立;而今,青年党员们投身于乡村振兴,扎根农村,用劳苦耕耘托举起中国经济的逆势上扬。请记住这个让中国焕然一新的党的纪念日,懂得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懂得永葆初心、不忘来路的情怀,我们也必将不忘初心,接力前行。

七十余载独立自主,七十余载奋斗富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在天安门壮丽的城楼上被宣布。此后七十余载,世界人民见证着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探索之路。“一五计划”专注重工,奠定我国工业化之初步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则开启社会主义的新篇章;新时代,青年传承求索拼搏的精神,他们中有不计得失无畏向前的奋斗者,也有不惧困难风雨兼程的担当者。请记住中国人民这一获得独立自主的日子,明白脚踏实地、不尚空谈的意义,明白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召唤,我们也必将奋力拼搏,勇于担当。

四十多年开拓创新,九万里风鹏正举。

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号角在中国吹响。四十余年,勇于创新发展的拓荒牛精神传遍神州大地。乘着高铁看中国,让千里江陵一日还不再是浪漫想象;嫦娥、天问探索浩瀚宇宙,令昔日飞天梦不再是神话空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确,使巡天遥看一千河不再是笔端豪情。现如今,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也走得更加坚定。千秋伟业,圆梦今朝,记住改革开放这一因中国人敢于创新发展而留名历史的日子,坚定研究新领域的勇气,坚定开拓新境界的信念,敢于创新,逐梦远方。

日历上的淡淡墨痕赋予了时光不同的内涵,一个个纪念日让流动的历史有了确定的航道,让代代中华儿女有了笃行致远的精神依靠。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珍存纪念,追光前行,用昨日的光辉织就人生锦缎,用今日之奋力前行换取祖国来日的繁荣昌盛。

(2021高考天津卷“纪念日”)

 

得分点借鉴

得分点1
立意高远。开篇即点明从“国家和民族”这一宏观视角进行论述,立意高远。

得分点2
气势恢宏。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围绕党和国家的重要纪念日构思行文,选取三个重要的纪念日组织材料,站在历史潮头,回顾“百年征程”,见证“七十余载独立自主”,点赞“四十多年开拓创新”,气势恢宏。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高分作文3

 

得分点:思想深刻,论据典型

吹尽狂沙始到金

上海考生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而在我看来,真正有价值的事物是能经得起时间的推敲的,即使它没有立刻为世人所认可,但经过时间的千淘万漉,其价值也会展现在人们面前。

为什么有些事物的价值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显现?因为这些事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前瞻性,而人们仍以当时落后且陈旧的思想去看待它们,由此便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凡·高的画作、海子的诗歌、哥白尼的“日心说”等都是在创造者去世之后才被人们发现价值的。普罗大众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跟上先锋们的脚步,在慢慢理解、摸索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其作品的深刻价值。

在李大钊生活的时代,人们正经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大多数中国人都迷信愚昧、混沌不堪地活着。马克思主义作为具有先进性的学说,与那个时代人们的认知有一定的差距。李大钊作为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人物,就承担起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任务,他高呼“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尽管当时很多人并不能对此产生共鸣,但随着实践的验证、时代的更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多的探讨和更全面的认识,这一极具价值的思想理论今天已成为指导我们实践的有力武器。

但是,有时影响人们看到事物价值的,并非时间,而是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主流价值观。“诗圣”杜甫,与和他同时期活跃在诗坛上的李白相比,名声不响。为什么同样才华横溢却声誉迥然?主要在于当时,人们更偏好于观看李白笔下的浪漫瑰丽,而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显得与时人的审美格格不入,也就是说他的诗文不符合盛唐的诗歌创作主流,因而他的诗作并不受人推崇。但在杜甫死后不到三十年,他的诗作很快就迎来真正的知音,得到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推崇。

可见事物的价值从本质上而言,属于人们主观上的认识,它会随着时间、环境和时势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而真正有价值的事物,是不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它应是劲草,在任何疾风的考验之下都屹立不倒;它应是黄金,在岁月的淘洗中闪闪发光。

对于我们而言,有些事物的价值,以我们有限的认知并不能完全理解,我们便要警惕在认识事物时过于片面化、简单化。同时,我们也要相信有价值的事物,经历漫长的黑暗与等待之后,终有一天可以熠熠生辉。

(2021高考上海卷“时间的沉淀与事物价值的关系”)

得分点借鉴

得分点1
思想深刻。此文作者思考得很深入,由果溯因,挖掘出了“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的原因;同时,还看到了其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价值的因素——主流价值观,全面深入。

得分点2
论据典型。以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例,既紧跟建党百年的时代热点,又十分有力地说明了时间沉淀促进人们认识事物的价值。

 

高分作文4

 

得分点:以一例构思一文,笔力集中,形象鲜明

走踏实步,做先行者

重庆考生

“人”字,一撇一捺,双脚踏在地面上才可以让步子迈得更稳。

人生之始应敢于藏而不露,迎难而上。

1961年夏季的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在稻田里观察。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形态奇特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凝神,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株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他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之后他获得灵感:既然自然界存在杂交稻,也就会有天然的雄性不育株,水稻之所以会天然杂交,关键就在于雄性不育株。于是,他开始了寻找天然的水稻雄性不育株的工作。这是顶着“对遗传学的无知”的指责与压力,向国际权威发起的挑战。他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在种着几千万株水稻的稻田里大海捞针,一穗儿一穗儿、一株一株、一行一行地观察。每天,他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尽管很辛苦,他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寻找,常年的辛劳让他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疾病。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袁隆平找到了天然的水稻雄性不育株,并经过艰难探索培育出了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袁隆平不外露,不张扬,不虚浮,将双腿深深地扎在泥土之中,实现了“禾下乘凉”的梦想。

行在征途则要不偏不倚,得体端正。

有人告诉袁隆平,他身价千亿。袁隆平不屑地说:“用财富衡量科学家的价值太低级,太庸俗。”袁老一生为人低调,生活简朴,如一株饱满的稻穗,始终将头垂向大地,却是中国的脊梁。即使有人借袁老在车展上手抚奔驰的“证据”来抹黑他,有人指责他买了两部华为手机、住豪宅,他也只是淡然一笑,然后挽起裤腿走向稻田。袁老行得端走得正,那些蝇营狗苟之辈又怎么能冲击得了他呢?

人在腾达之时要停滞迂回,缓缓出头。

做人行事要讲究方略,即使在最后阶段也要守得住,不要轻率冒进,仓促而为,行稳方能致远。袁老虽是共和国功勋人物,但他甘做“泥腿子”。他一辈子都是在田里度过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在田中,在万千稻穗中“轻拢慢捻抹复挑”,为我们树立起“认真做事,踏实做事”的榜样!

行在稻田,稻穗飘香。袁老头戴草帽,挽起裤腿,双脚站立在稻田里的身姿,是一个大写的“人”字!

(2021新高考II卷“写人与做人”)

得分点借鉴

得分点1
一例贯之,形象鲜明。此文如同袁隆平的一篇外传,刻画了袁老一生行走田野、迎难而上、品行高洁、脚踏实地的形象,在袁老刚刚离世之际写下此文是一种缅怀和纪念。考生以一个热点人物架构一篇文章,选材和构思独具匠心,与其他考场作文相比,个性十足。

得分点2
事例典型。作者以人生之始、行在征途和人在腾达之时这三个阶段,重点选取了袁隆平寻找雄性不育株,坦然面对流言蜚语和甘做“泥腿子”三个事例进行论述,将道理说得透彻、明白。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高分作文5

 

得分点:直击现实,格调高远

强弱非天定,自强方恒强

湖南考生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时间节点,伴随《觉醒年代》等剧的热播,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关于“体育之效”的宏论更显高屋建瓴,肌劈理解。这些文字所承载的自强精神如时光隧道里不灭的星火,照耀着中国国力由弱变强的曲折征程。慨叹中,以史为鉴,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崛起揭示了“强弱非天定,自强方恒强”的客观规律。

世间万物,皆有强弱之分,天生强者不可沾沾自喜,天生弱者不必自惭形秽。《伤仲永》的故事令人扼腕叹息,假如方仲永在展示自己“受之天”的通悟后,没有被父亲带着四处炫耀而是加强学习,是否还会“泯然众人矣”?与之相反,面对无声无光的世界,海伦·凯勒未因失聪失明而放弃自我,而是奋发有为终成命运的强者。强弱并非天注定,弱者可变强,而强者也可变为至弱。是故,生而为强者在自律自尊中实现自我升华,将浩气挥洒于霓虹之上!生而为弱者无须自悲,若在逆风中把握方向,生出羽翼亦能直上九万里!

促使强弱转化的关键条件是先天还是后天呢?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因此,促使强弱转化的关键条件不在于先天而在于后天。逆境是颠覆弱者生活之舟的波涛,又是磨炼强者钢铁意志的熔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无论是错失先机还是遭遇挫折打击,只要“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须知,自立自强,终成强者。

强弱可互相转化,个人如此,社会和国家亦如此。放眼当下神州大地,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骄人成果载入人类史册;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的设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再次展现“中国力量”……今日之中国以自强不息摆脱了“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窘态,崛起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非但如此,作为一个有着上下5000年历史和1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中国不侵略、不霸权,还多次向其他国家伸出援手,真正做到了“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德不孤,必有邻,中国自然也赢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和信赖。万物皆有尺度,强者若不“滥用其强”,推己及人、兼爱天下,则能恒强。

新时代的号角已吹响,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我们希望强者愈强而恪守自我,关爱弱者勇担使命,也希望弱者发愤图强,自强而恒强,万类霜天竞自由。愿世界和平,人类幸福!

(2021新高考Ⅰ卷“体育之效,强弱之变”)

得分点借鉴

得分点1
立意高远。文章立意发轫于体育之道,又突破常规,深挖内涵,由个人的强弱变化延伸至国家的强弱变化,视野开阔,立意高远。

得分点2
具有现实意义。在清晰地阐述强弱转化之观点的基础上,作者观照现实,结合当前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事实,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深刻揭示出顽强拼搏可实现由弱变强、强者恒强的道理,极具现实意义。

 

高分作文6

 

得分点:逻辑清晰,文采斐然

三美能致远,理想方可期

吉林考生

没有理想,人生怎能飞翔?每个人都应追逐自己的理想,但实现理想并非一片坦途。“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汉代扬雄用精妙的比喻启示我们,理想的实现需要修身以德,正思以学,明志以义。

以德修身,乃人立业之本。一个人必须具有高尚的品行,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齐桓公胸襟宽广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业;刘备礼贤下士请诸葛,天下三分书传奇。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纣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暴虐无道失天下;隋炀帝贪图享乐,如画江山响哀歌。以德修身,方有杜子美的旷世气魄,方有文天祥的青史流芳;以德修身,方有樊锦诗对敦煌的终生守护,方有张桂梅对教育的无悔奉献。欲成大业者,怎可忽视德行的涵养呢?

以学正思,厚积方能薄发。成长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一个人只有不断地除旧布新,更新观念,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荀子曾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广泛地学习,不仅能使我们的视野变得开阔,更能让我们在增长才学之时,积聚足够的与世界对话的资本。抟扶摇而上九天,必借垂天之羽;聚百舸而中流击水,必持破风之楫。见识不广,思虑不周,又怎保生命之树常青呢?

以义明志,求真务实追高远。义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不可不真,亦不可不高。唯其真,方能量力而行,如此才能避免好高骛远,空留遗恨;唯其高,方能思之念之,如此才能做到见贤思齐,拼尽全力。目标所指,虽山高路险,不畏其艰;虽水阔浪汹,不畏其难。如此追梦之旅,也许荆棘密布,也许险象环生,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雕琢,怎能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不追求远大的理想,又怎能彰显生命的价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最好的时代,迎来了最好的我们。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回应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理应有我们青年一代的身影。以德修身,让人格之花染香追梦之旅;以学正思,让睿智之灯照亮锦绣前程;以义明志,让高远之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步的行进中唱响。把个人的事业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宏伟大计,这是我们青年人应有的理想和追求。

(2021高考全国乙卷“追求理想与自身发展”)

得分点借鉴

得分点1
结构严谨。文章开篇点题;主体部分设置三个分论点,三个分论点呈现出鲜明的并列式结构,整饬美观;结尾再次点题,照应开头,首尾圆合。

得分点2
文采斐然。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大量使用问句、排比句,使文章读来铿锵有力。这既让文章文采飞扬,也展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深厚功底。

 

 

你也想写出这么优秀的文章吗
快来《疯狂作文·特辑》学习一下吧
系列解读2021,助你备考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