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18天,100万考生高考前都会问的5大问题,你是否也有这些疑惑?
2019-05-21 00:30:03 2人浏览

调研君寄语:越临近高考越是心惊胆战,有很多同学都说,等待是一种煎熬,会让人变得焦虑且手足无措。调研君整理了一下后台收到的一些考生目前遇到的问题,那么,距离2019高考最后18天,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困惑呢?

2019高考最后18天,许多同学的焦虑感、挫折感会有所加重,严重的甚至会食不知味,寝不安眠。高考的可怕之处往往在于它的神秘性,面临人生中的第一个关卡一切充满着未知

但可怕之处恰恰也是它的魅力之处。调整好状态,准备出发,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1.刷题和回归课本哪个更重要?

这段时间的话,刷题和课本都不能放下,考生要根据考纲做好学习计划。

刷题要抓难点、重点和自己经常会出错的考点。由于前期高度紧张的备考,越是到后期有些同学越是会有所松懈,甚至会有消极想法。适量地刷题,反而能起到安抚情绪的作用,保持一定的题感。

避免大量刷题,选择精题和好题,尝试少做多解,拓展思路。题目训练不易选偏题,怪题,去挑战未知。还是以基础和贴近考点的题目为主,高考不管题目怎么变化,考点是不变的,靠吃透精选题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课本就是一个原始题库,将自己平时对于知识点的总结积累跟课本结合起来,能够加强巩固。

2.考场答题时间总是不够怎么办?

有这样问题的同学首先要做出反省:是否在每次考试时某一科目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在哪一板块耗时最多?每一环节都需要精细设计起来,让试卷答题更完整。

熟悉试卷整体框架,摸清解题思路和方法。我们高中的学习阶段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平时经过了大量的训练,对基本题型和答题步骤已经有了基础把握。脑中要存储大量的解题模板,构建起灵活的思维脑图。这一步骤,靠平时大量的练习和积累,并做好总结。

审题要仔细,避免二次作答。不要纵容平时一些坏的答题习惯。有的考生在没看清题意的基础上,就开始匆忙答题,在进入答题瓶颈期时返回审题,才发现自己看错答题线索或者要求。之后开始二次答题,让试卷不整洁不说,更浪费了答题时间。

按顺序答题,如果遇到障碍,则遵循先简后难的原则。答题时遵循试卷顺序,但在思路受到阻碍时,可适当做出调整,遵循先简后难的原则。作答相对容易的题目,能够让大脑暂时不那么紧张,思维做出调整,对攻克难题有益处。切不可对一道有困难的题目过分执着。

答题精简,条理清晰,不赘述不啰嗦。以文综为例,考生容易有答得多,就能多得分的误解。在组织答案时,一定要保持逻辑清晰,要点放在最前面,适当联系材料进行解释说明即可,不需赘述。

3.压力太大,夜晚总是失眠,如果高考前夜失眠怎么办?

最近收到不少同学反映。压力太大导致夜晩失眠。夜晚睡觉前你可以做这些事来缓解白天的紧张情绪:

1. 晚自习后可以做适度的有锻炼,例如慢跑。适量运动能够让人体分泌出多巴胺令人心情愉悦,更有益于睡眠;

2. 热水泡脚。虽然现在天气渐热,但是热水泡脚还是不可少的缓解疲惫的小方法,舒缓肌肉,使身体得到放松;

3. 睡前喝一包牛奶,或者一杯蜂蜜水。要相信食疗的科学力量;

4. 听几首自己喜欢的偶像的歌曲或许会找到一些精神支柱,让自己安眠;

5. 床前可以备一本暂时难以攻克的专业类书籍,可能会加剧困意;

6. 有睡意了再躺到床上,不要为了睡觉而睡觉,这样只会加重烦躁情绪。

如果高考前夜还是这样的状态,其实也不必过于紧张。在考场上,注意力是完全集中的,精神上会更加亢奋,有可能会比平时做题时的状态还要好。这些都是经历过高考的学长学姐们总结出来的,所以不必太害怕。

4.最后一段时间,我是增强学科,还是补弱学科?

通常来说补弱科比较容易,且提分较快。我们可以做一个细化表,看弱势学科的弱势板块是哪一部分。这一部分可能是最难攻克的,但是学科题目中一定会有基础题和拔高题的区分。目标一定要清晰,争取把基础分拿到。以数学为例,拔高题中也会涉及基础解法,尽量把步骤展现出来。

一个知识点必须理解到位,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如果真得参不透可以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力量决不能钻牛角尖。量力而行,不要去制定超出自身过高的目标,这样容易造成心理落差,从而打击到自己应对高考的信心。

5.现在的成绩已经基本稳定,是不是可以关注志愿填报的消息了?

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志愿填报都没问题,但考生还是一定要把重心放到提分抢分、维稳、乃至提分的目标上去。要知道成绩才是硬道理,考的分数相对理想才能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当然家长可以多加关注一些正规渠道的志愿填报信息以及各省份关于招生的优惠政策。

写在最后

后台每天能收到很多条消息和留言,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展现出了焦虑状态。当然,这也代表了全国大部分考生跟你们一样焦灼,一样在思考明天。正视自己,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大!

本文转自试题调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