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君寄语:高考成绩最怕处于尴尬境地,刚过批次线,但又超出下一批次线甚远,这样成绩的考生也被称为“压线生”。如何利用这样的成绩,报上理想院校呢?
高分考生
在学校和专业两个因素中可以优先考虑学校,以进入好大学为首要目标。
著名企业招聘和大学录取研究生时,都会更青睐更好大学的毕业生,学校和专业相比,学校给个人带来的“品牌效应”会更加显著。
更重要的是,大学教育中专业教育只占一部分,而好大学的通识教育水平和整体培养环境是普通大学无法比拟的,在好大学接受教育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更为有利。
因此,对于高分考生,在学校选择上应当就高不就低,优先报考更高档次的学校。除非个人有坚定的职业发展目标和理性的专业兴趣,不建议为了满足专业喜好而选择低一档的大学。
然而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中低等分数段的考生占据高考人数的大部分。
中低等分数考生
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成绩与哪个档次的学校比较匹配,报哪些学校才算不浪费高考分数?
举个例子,如果一位河南理科考生一模成绩543分,参考2016年河南一本线529分,考虑到河南、湖北、安徽、重庆、江苏和浙江等省上大学,偏向药学、建筑学、交通运输类、测绘类等专业。
考生的成绩只高一本线14分,想上省外一本大学几乎是不可能的。怎么办?此时就可以考虑省外二本大学里的“好专业”。
如何挑选专业
一、专业评价的标准:国家重点学科
专业评价和大学评价并没有根本的不同,都可以从声誉、资源、师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几个维度去展开。但是专业数量有数百个之多,由于数据统计和工作量的关系,可靠的分专业的排名目前还比较少,而考生最为关心的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更是很少在排名中得到体现。
有人曾经对300多个本科专业每个专业内不同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进行了排名,但就业率并不能反映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如专业对口情况、薪资水平、就业满意度等,现阶段,还没有任何公开的渠道可以获取这些就业质量数据,所以也就很难从就业角度来对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进行比较和选优。
因此,从实际出发,建议选择用国家重点学科作为衡量好专业的标准。国家重点学科是教育部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重点学科的遴选非常严格,考察的重点是学术队伍和科研成果,能够入选重点学科的都是在该学科学术水平最高的机构,因此可称之为一流专业。
至今为止,国家共组织过三次重点学科的评选工作,2012年教育部公布了最近一轮评估结果。根据这次评估的结果,可以获知一流专业在不同类型高校中的分布情况,特别是在“二流”大学中的分布情况。
一流专业高度集中于好大学,“二流”大学中的一流专业数量有限
2007年公布的重点学科名单分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所覆盖的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绝大部分的一流专业还是聚集在好大学里,985高校和211高校占有91%的一级重点学科和76%的二级重点学科,非211普通高校的一级重点学科和二级重点学科分别只占6%和18%。从重点学科的学校覆盖面来看,有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共计79所,有二级重点学科的高校共计165所,也就是说,中国内地千余所高校中高达80%以上都没有一流专业。
“二流”大学的一流专业绝大部分是理工类专业
非211普通高校的重点学科主要分布在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理科门类。非211普通高校的所有16个一级重点学科都是理科门类下的学科,有关高校主要是理工、石油、农业、医药等行业院校。非211普通高校的123个二级重点学科中,理科门类下的也占绝大多数,达80%,而文科门类的 只占20%。文科门类的二级重点学科所在的高校涉及财经、政法、师范、语言、艺术等类型,这些重点学科实际上就是所在高校的特色和传统优势所在。
表1、非211普通高校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共16个)
表2、非211普通高校的文科类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共24个)
二、个人兴趣比重点学科更重要
国家重点学科可以成为考生专业选择的参考,但前提是考生对相应的专业有理性的认知和明确的兴趣。特别是对那些成绩虽不能达到好大学的录取标准, 但是又对某个专业有坚定兴趣甚至有志于在该专业继续深造的考生,了解“二流”大学中的一流专业在报考时就会很有价值。
但是,专业方向不明确的同学,应该首 先分析自己的专业兴趣所在,不能盲目追求国家重点学科,更不建议对A专业已有明确兴趣的考生去选择并无兴趣但是国家重点学科的B专业。
压线生
“压线生”是选择复读还是选择下一批?
1.有明确目标和计划的考生可选择复读。
选择复读,从经济角度来讲,复读一年的成本大致是一万八千多到两万五左右,考进一本、二本院校后,四年学费算下来大约是三万左右。根据种种考量,如果考生的复读意愿强烈,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建议考生复读,用一年的汗水给自己一个更好的未来,也给含辛茹苦的家长一个交代。
2.高三一年已尽全力的考生建议有学就上。
独立学院学费较高,师资力量和重点实验室等与公办一本、二本大学还是有差距,对于高三一年学习并不是很刻苦、没有充分挖掘自己潜力的学生,建议复读。对于高三一年已经尽力、高考发挥也没出现重大失误的学生,可以直接去上这些录取率很高的独立学院。
“压线生”如何报考?
1.无论是一本还是二本及以下批次的“压线”考生,都要避开热门院校、热门专业和热点地区。
可选择该批次中较为冷门的专业和学校。专业建议选“农、林、水、地、矿、油”相关的院校,避免填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等地院校,重点关注中西部地区院校。
2.要珍惜“服从专业调剂”带来的机会。
平行志愿一旦有一所院校提档,但据有分数优势的考生占满了你所选择的专业,你又不服从专业调剂,必然会落到下一个批次的院校的行列。这点二批本科“压线”考生要格外注意,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高职高专与普通类本科无论是在学费上还是办学水平上都是有区别的。
从规避被退档风险的角度考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谨慎考虑,不要轻易填报“不服从”。实际上,即使填报服从志愿进入不理想的专业,以后仍有可能转入较好的专业或通过研究生升学来提升自己的个人竞争力。尤其是那些高考发挥不好却很有潜力的考生,填报志愿时不妨考虑一下“转专业”这一途径。
一本“压线生”要注意什么?
研究各校的录取数据
成绩刚刚够上一本分数线的考生,要选择一本院校里录取线较低的院校,需要去查询学校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将往年录取线徘徊在一本分数线附近的学校做好归类、整合、分析,最后选择录取线较低且相对稳定的学校报考。
举个例子,如果一位河南理科考生高考成绩516分,参考2019年河南理科一本线502分,考虑到河南、湖北、安徽、重庆、江苏和浙江等省上大学,偏向药学、建筑学、交通运输类、测绘类等专业。
考生的成绩只高一本线14分,想上省外一本大学几乎是不可能的。怎么办?此时就可以考虑省外二本大学里的“好专业”。
注重“冲一保二”
一方面,要利用好分数,争取被一本批次的大学录取;另一方面,要重视二本志愿的填报,而且要将此作为重点来考虑。
一本踩线生在二本批次中,其分数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可以选择二本中的好学校和好专业。
选择较为冷门的学校和专业
在选择学校时,“压线”考生由于竞争力不强,最好选择可以接受的一些较为冷门的学校和专业,这样可以增加其被录取的几率。
有些大学本来有985的实力,却屈尊211;有些大学连211都不是,却在行业内口碑好到爆!所以说,志愿填报不必总盯着985/211的学校名头。一些学校的优势专业,并不输于985/211院校,甚至业质量强于部分985/211大学……
二本“压线生”如何报考?
不妨选择外省院校
这样既可以保院校又可以选择一个相对理想的专业。从近年来的录取数据来看,省内院校的报考人数众多,第一志愿上线率极高,录取分数逐年上涨,竞争压力很大。而位于外省的一些院校,录取分数线相对稳定,很多院校和本省院校在办学水平上没有差别,甚至其中的一些院校要优于本省院校,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有潜力的专业,为未来升学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分数只比二本线高10分的理科考生,想在河南、河北、广东、山东等考生大省的省内上二本大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愿意选择外省学校啊,可以报考的范围和被录取机会都大得多。
要关注“大小年”
考生在衡量近几年的分数线之后,还要看所选的院校各专业近三年高出本省批次线的平均分,在往年的分数上留有余地。要把握“分有所值,留有余地”的原则,切不可仅以最低录取分作为填报标准。
中外合作办学是条路径
高考分数分刚压着二本分数线的考生,进二本学校的机会相对较小。家庭经济比较好的考生可以关注各个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这类学校因为收费过高,常常会在第一次录取中无法录满。如果考生填报这类学校,一定要对这类学校的办学合作方进行了解,同时明确四年的学费构成,结合家庭经济情况考虑。
总结
1、求稳:刚达到本一批次线考生
不要再考虑录取分数线较高的专业了。这样的考生应该自己找一本线内分数线最低的院校,或者是找院校里面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的专业。可以选择没有在发达地区的重点院校来填报,避免了地区的竞争热。退而求其次,不过是为了求稳。
2、考虑本二批次报考
游走在一本线的同学,在二本线中就占有很大的优势了。一批求稳,二批就可以报好院校和好专业了,由于分数高,录取的可能性也会大。
3、外省学校录取几率会更高
省内的院校很容易被炒热。不想离开本省的同学,就会把第一志愿放在本省,填报的人数过多,学校基本就会被炒热。
4、关注平均分,而不是最低录取分
一般在志愿填报之前,都会分析一下所报专业3——5年的分数线,如果是压线的同学,一定要报平均分和自己成绩差不多的专业,给自己留后路,让分数绰绰有余。
5、专业选择需冷热结合
压线的同学切忌选择热门专业、热门学校、热门地区。避免落榜的话就该冷热结合,不能追求是全十美。另外,服从调剂会让自己增加录取机率。
声明:本文转自试题调研,图片整合自网络。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与管理员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