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无论你今后一生中去到哪里,它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这句话成为很多人来到巴黎的理由,出自于《流动的盛宴》,海明威最后的作品。
以文坛硬汉著称的海明威,被称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评价海明威说到:“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1961年7月2日,饱受抑郁症折磨的海明威在家中用猎枪给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留给人们无尽的追问。人们想不通为什么一位经受过237片弹片、头部缝57针的硬汉以“懦夫”的姿态离场。
半个多世纪过后,我们重新阅读海明威的作品,重新认识海明威,也重新审视死亡,或许明白他离开的“决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个偏执到底、硬汉到底的人物面对抑郁症带来的折磨,选择与其同归于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牢牢掌控自己的身体和意志。
海明威:
美国作家、记者,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1954年,他以《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勇战沙场 宽厚坚强
海明威成长在一个战争和暴力横行的时代,他酷爱打猎和钓鱼,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身上曾有237片弹片,头上缝过57针,脑震荡十几次,在非洲曾两度遭遇飞机失事。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孕育出了他硬汉般的性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海明威以记者身份参加了美国红十字会的战地服务队,奔赴意大利前线。不料,刚到那里不久,海明威便被一颗炮弹炸成了重伤。在晕倒之前,海明威居然背着一个伤势更重的意大利士兵挣扎着到了救护站。此举为他赢得了意大利政府授予的银十字军功勋章。
站着写作 严肃改稿
海明威对语言的简洁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为了使自己不写废话,他每天站着写作,因为这样可以使身心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自己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思想。
他还十分重视作品的修改,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家打字誊清后再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他认为这样三次大的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6个月,修改又花了5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一共改了39次才满意。
他主张“去掉废话”,把一切华而不实的词句删去,“有啥说啥”,然而其作品并不单调乏味,而是形象生动,语言也有金声玉振般的韵律感。
妙语录
真正的高贵
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真实的高贵》
不能被打败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老人与海》
朴素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非常少的。
——《真实的高贵》
不计较得失
只要你不计较得失的话,人生还有什么是不能想法子克服的?
——《永别了,武器》
所有人是一个整体
所有人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为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丧钟为谁而鸣》
生活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本文选自《小材大用3·名家妙语录》
你或许还想知道
识作者:“迷茫的一代”作家海明威
新看点:英雄源于超越自我的限度
长知识:冰山原则
“电报体“语言
“迷茫的一代
“硬汉形象”
最思维:我们内化于心的”硬汉”精神是否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