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你行动了吗?
2019-07-08 00:45:27 2人浏览

疯狂作文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条例”,着实把上海人逼得不轻。干垃圾、湿垃圾傻傻分不清楚,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难以区分。网友每日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圾?”

不只上海,全国各地也在积极推动垃圾分类条例的落实。我们如此重视垃圾分类,确实是因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乱丢垃圾不只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更让很多动物因此丢掉了性命。

垃圾分类成为热门话题,体现了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观看一部以“垃圾”为主要对象的纪录片。

《垃圾围城》:垃圾的包围圈里,发展该何去何从?

光影名片

导演:王久良

简评:我们在无边无际的垃圾之后看到的是那些现代景观的崛起,它们是那么美丽妖娆,甚至让我们忘记了自己正在被垃圾吞噬这一事实。

剧情剪影

自由摄影师王久良,靠着四处筹集来的有限经费,骑着摩托车走遍了北京周边的四五百座垃圾场。将这些垃圾厂的具体位置用黄色的点在地图上一一标记后,他惊讶地发现北京城已然是一座被垃圾包围的城市。于是,他用朴素而真实的影像向我们呈现了垃圾包围北京的严重态势,让我们得以具体知晓垃圾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以及日常生活所造成的伤害与威胁。整部纪录片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真实:羊羔在垃圾堆里埋头啃食着烂菜叶和塑料袋,奶牛在满是泥泞的河岸边低头喝着浑浊发臭的污水,拾荒者在高高的垃圾“山头”捡拾着能为他们带来微薄收入的废品,旁边就是端着破碗吃饭的孩子……除了生活垃圾,还有火车、飞机上的排泄物、巨量的建筑垃圾、各大餐馆里收集来的一桶桶泔水,甚至还有污水处理厂的沉淀物……

光影咔

垃圾都去哪了?

我们在小区随手扔下的生活垃圾究竟都去哪儿了?这是一个我们不愿去正视的问题。王久良用镜头追踪了小区垃圾的流转过程:住户将垃圾随手扔进小区的垃圾桶;小区清洁工将垃圾送往附近的垃圾收集站,倾倒进更大的垃圾箱;垃圾收集站用卡车将垃圾运往垃圾转运站,这些垃圾在此被旋转打碎后,运往发酵区堆肥;环卫集团再用大型垃圾车将之运往填埋场,大型垃圾车里的垃圾被全部倾倒出来,大型压路机将其铲平、轧实。

于是,依托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垃圾才离开我们的城市。但热火朝天的城市化运动中必然会产生巨量的建筑垃圾,它们又去哪儿了?王久良同样用镜头给了我们答案:一座座大山被开膛剖腹,诞生了一个个忙碌热闹的采石场,开采石头后的大坑正好回填城市运回来的建筑垃圾,建筑材料与建筑垃圾就这样奇迹地结合在了一起。

品材

扔垃圾是多么随意自然的动作,有多少人愿意去追踪垃圾的最后去向?在王久良的努力追索下,真相展示出来了:我们清洁了自己的小家,却给环境造成了更大的污染;大山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原料,城市却返还大山以垃圾,这是多么讽刺的交换。

适用方向:探究精神、责任意识、回馈、环境污染等。

垃圾场里的孩子们

在北京光鲜亮丽的背后,在紧邻城市却不为人知的边缘,有一条地下垃圾产业链,十几万来自全国各地的拾荒者在垃圾场里生活,并靠着垃圾场生存,他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垃圾场上构建城市生活的梦想。

镜头中随处可见拾荒者的后代:两个小男孩在玩着从垃圾堆中翻捡出的雕像和玻璃,他们在地上敲打,直至雕像头部歪斜,玻璃开裂;大概是放学归来吧,三个小孩排着纵队走在垃圾堆之间,小小的身体与庞大的垃圾堆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个胖婴儿坐在一个废弃的塑料盆里好奇地望着摄像机;一个穿着校服的小女孩端坐在一张废弃的椅子上;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站在垃圾旁边的空地上;一个小男孩伏在一张木椅上写作业,一旁是鲜艳的米老鼠书包,他的母亲抱着胖嘟嘟的婴儿在看着他;一个胖胖的孩子在帮家人扒捡垃圾,他动作熟练地从垃圾中挑拣出铁丝、铁钉。最令人难忘的,是一对小姐妹,她们系着红领巾,背着鲜艳的书包,背对镜头,眺望着远方……

品材

 这些拾荒者往往背井离乡到城市追寻生活梦想,他们的后代也无奈地被编织进这个“梦想”之中。都说孩子是希望,但在垃圾无垠、苍蝇飞舞的地方,孩子们的希望又在哪里?
适用方向:生存环境、希望渺茫、代际传递等。

《垃圾围城》诞生记

2008年,痛感环境恶化、污染严重的王久良开始关注北京周围的垃圾场。

作为一个普通人,他没有办法从相关单位得到详实的数据和信息,于是便用了最笨的办法——骑着摩托车追踪垃圾车,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在寻找并拍摄垃圾场的过程中,垃圾场的所有人、管理者、守卫者,他们面对镜头时,威胁者有之、放狗者有之、举刀者有之、禁锢者有之……大家所能想到的恐吓行为对王久良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

如何规避风险成为他拍摄时考虑最多的问题,为此他还特意总结了一套堪比地道战的战略经验,如拍摄永合庄垃圾填埋场时,从架梯子爬上带有铁丝网的围墙到完成拍摄,仅仅花了一两分钟的时间,场内保安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已安全撤离。

近两年的时间里,王久良几乎走遍了北京周边的四五百座垃圾场,他将这些垃圾场的具体位置用黄色的点一一在地图上标记,竟发现整个北京城已被这些点包围。于是,他制作了这部让人触目惊心的纪录片——《垃圾围城》,为我们展示了隐藏在城市背后的垃圾世界。

品材

王久良以一名新闻记者的职业责任感冒着生命危险去调查,去拍摄,其间的艰辛不难想象。正如他所说的,有震撼你心灵的东西,就不要再冷漠。面对已经被垃圾包围的北京,面对其他具有严峻环境问题的城市,每一个公民都不能再冷漠。

适用方向:职业操守、拒绝冷漠、揭示真相、无惧风险等。

素材君用素材

◆拒绝冷漠

是冷漠,让我们过度浪费、乱丢垃圾,缺乏环保节约意识;是冷漠,让我们入口的东西少了健康保障,各种疾病层出不穷;是冷漠,让我们不得不接受环境的“回馈”,自食其果……不得不为自己的冷漠买单,这是人类的悲哀。莎士比亚说:“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成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照亮别人。”阳光无私地普照大地,大树无私地投下绿荫,甘霖无私地滋润禾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拒绝冷漠,用心关爱身边的每一片土地,竭力克制随手丢垃圾及破坏行为,俯身去捡拾一片片垃圾,如此,还周遭一片洁净,也就是在温暖整个人间。

本文选自《拜托了,素材君6 影音无界》

垃圾分类,珍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