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火的一个电视剧《小欢喜》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在看呢?
整部电视剧反映了高三期间,三个不同家庭里,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出现的种种问题。
其中乔英子一家因为“中国式家长的控制欲”屡次登上热搜,可见,他们家的矛盾,是更多的家庭所遇到的。
昨天播出的剧集中,因为乔英子报考南京大学,又一次引发了母女的争吵,英子哭着说:“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可我整天就像活着监狱里,根本喘不过气”,妈妈宋倩也不能理解,自己这么用心地爱着孩子,为什么她就是想要逃离自己。
其实,你以为你对孩子的关心足够了,实际上你关心了他们的学习、照顾她吃好的,住好的,唯独忘记了关注她的心理,忘记关心现在的他最需要的什么!
初高中的学生,都是心理比较敏感的阶段,特别是初三、高三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关注孩子的心理也就更加重要,越来越多的学生,之所以在中高考的时候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往往是因为输在了心理这一关!
中学生有哪些心理,需要家长关注?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自身的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导致抑郁,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自卑是在中学生心理敏感时期,容易遇到的一个心理问题,一些学生成绩不好,家长时不时的批评,再加上总在外人面前指责自己的孩子,时间久了,孩子对自己的认知也会更偏消极。
往往结果是,家长批评责罚的次数越来越多,孩子也就自暴自弃了,反而成绩下降更多!
2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顾名思义就是“让我干什么,我就偏不干什么!”这个不论是家长和孩子应该都有所感触。
不少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及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青少年期没有点逆反心理,似乎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青春期了!对待逆反心理,家长更多的应该正确引导,并且学会和孩子面对面沟通,从孩子的角度考率问题,学着和孩子做朋友。
建议可以像季杨杨的父亲学习:
3孤独心理
孤独是缺乏与人交往的结果,又是难以与人良好交往的心理问题。许多中学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或顾影自怜,或无病呻吟。他们不愿投入火热的生活,却又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一些中学生很少和别人交往,常常一个人背着大家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他们人际关系疏远化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
这种孤独也很大程度上源于,进入初中之后,学习生活更加偏集体化,比起小学有了较大的区别,部分学生比较慢热,很难融入到新的生活中去。建议家长们多和孩子聊天,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有没有玩得好的朋友,最近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帮助孩子解决一些生活中与人交往的难题。
4嫉妒心理
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只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到“嫉妒”处理不当,就会变成攀比、炫耀、攻击……
在中学,一部分学生漂亮的身材容貌、优异的学习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老师的宠爱,常常会引发另一部分学生的嫉妒之心。他们越是关心和重视嫉妒对象,越有可能会让绝望与恐惧感击中,从而发展为憎恶、敌意、怨恨和报复这样一类恶劣的情绪。
家长要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做好孩子的榜样,告诉孩子外在的条件有优劣之分,但是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即使你不漂亮,但是只要你是一个善良、风趣、有才华的人,一样可以用你的人格魅力吸引别人。
5唯我独尊心理
一些中学生只沉湎于自我实现和个人成功中,处处都以自己为核心,遇到稍不顺心的事便会大发雷霆、躺倒不干,或触犯到个人一点点利益就斤斤计较,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不关心。在处事中,只有别人关心他/她,他/她却从不去关心别人,一旦个人欲望满足不了,就想方设法去损害别人和社会的利益,甚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以自我为中心,是中学生的常见问题。其实对于青少年来说,只是轻微地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目的的实现为准则。通过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的友好相处,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慢慢就会改善的。
6厌学心理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
据调查,厌学学生在中学生中高达50.14%,其中初二最高,达66.18%。他们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感到学习没劲,丧失上进的信心,学习欲望低下,重者甚至对学习丧失兴趣,把学习视为苦差事,上课懒得打开课本,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盼着早点毕业,以求脱离苦海。
更严重者根本不学习,终日浑浑噩噩,看到课本就头痛,坐进教室就犯愁,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对任课老师缺乏感情,部分学生最终辍学流失。
7早恋问题
所谓早恋,指青少年中间过早地发生或发展着的恋爱现象。判断是否早恋的依据大致有以下两点:一是生活自立的程度;二是恋爱的年龄与法定最低婚龄相差的程度。
早恋是青春发育期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成长、生殖系统的成熟,中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对异性的好奇与向往,男女生之间易产生朦胧的好感,加上流行歌曲、言情小说、影视媒体的推波助澜,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发育来说是种催熟剂,再加上家长、教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和监督,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这更容易使学生走入早恋的误区。
8迷恋网络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弊端。其中就包括中学生迷恋网络的问题,有的中学生自制能力很差,他们走进网络就走不出来了。
比如我一个弟弟,读高一的时候迷恋上了网络,呆在网吧里几天几夜不出来,学校找不到他就通知了家里,家里乱成一团四处寻找,终于在一个极隐蔽的网吧里找到了他,回到家的他就跟疯了一样,总找机会往网吧跑,最后只好辍学在家。
9追星问题
当五彩的追光辉映着荧屏,舞台上游走着各种富于青春生机活力的歌星、影星以及体星、作家等成功者的身影时,一双双发自内心的崇拜目光,也在紧跟不舍地随着这些“星级”人物的身影,这成为青少年文化现象之一——追星族的涌现和“青春偶像热”的掀起。
中学生的追星现象在初中一年级已经很明显了,有的孩子会不顾家人的劝阻,不顾个人安危一个人远赴外地去给他喜欢的明星接机,自己省吃俭用攒下钱来给自己喜爱的明星买价值不菲的礼物。甚至出现谎称学校交什么费用骗取家长的钱给主播刷礼物的现象。
10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现象。它是由一定的应考情境引起,以担心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受个体的认知评价、人格因素和其他身心因素制约的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
表现为:一听说要考试就紧张起来,考前睡不好觉,考试时出现情绪紧张、心慌意乱、记忆卡壳等现象,某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一到考试就慌了手脚,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据调查,在中学生中,对考试具有明显的焦虑症状约占11.18%。严重的考试焦虑不仅对学习具有极大的危害,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造成潜在威胁。
家长少说这几句话,孩子学习进步快!
01家长少说7句话
1、去年谁家的某某考上了某某重点高中,你能像他一样就好了。
2、关键就在这次考试,你一定要好好把握!
3、你一定要好好考,要为父母争口气,全家就指望你了。
4、好好复习,考时要超常发挥!
5、什么事都不要你做,你只要好好复习就行。
6、孩子!你千万不能紧张。
7、你们班某某同学这次模拟考试考了多少分?
02疼爱孩子8要点
1。我爱的是孩子本身,不是他的成绩或其他。我没有办法选择谁做我的孩子,不管他什么样,我都要别无选择地爱他,不要去在乎诸如成绩、才艺那些附带的东西。
2。我最想要的是身心健康的孩子。当我们见到一些有身体或心理疾病的孩子时,常常会说,谢天谢地,我的孩子是健康的。只要他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那么现在我有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还要求更多吗?
3。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期望值。
4。平常心看孩子的成绩。孩子成绩不如别的同学,不是丢人的事情。只要孩子将来可以很好地做人,就值得骄傲。
5。不要拿孩子与自己比,不要要求孩子超过自己。事业无太大发展的家长也不要让孩子去圆自己的梦,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
6。相信孩子能走好自己的路。社会充满竞争,但也充满机会,“条条大路通罗马”,相信孩子会找到合适的位置。
7。没有必要过分关心、关注孩子。过分关心、关注会给孩子压力,要想办法为孩子减压。
8。从容冷静地面对孩子的考试,别让孩子感到紧张。
来源:文章内容整理自中考网及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