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题 推荐  收藏
提问:原来在乎
级别:二级教员
来自:河南省平顶山市

悬赏分:30
回答数:8
浏览数:
已解决的问题 人民日报新语:教育不能老折腾(3)
  核心观点

  不折腾是教育的一个基本规律。否则,大家都没有心思静下来看书、想问题,所有成果都是虚的。要想办好一所学校最好是不要折腾,让老师和学生安安静静地思考、学习.  

  目前,我正在参与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众对之也充满期待。办好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很多做法,并没有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懂教育,但是很少有人了解深层次的教育规律,大都是根据自己的简单认识发表意见,造成意见极不统一。如果不了解教育的人随意发表意见,就可能影响教育走向。这也是《纲要》广开言路、科学论证的意义所在。

  教育的规律有很多层次。除了教学目标、教育方式方法之外,我觉得当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教育千万不要瞎折腾,要让教师和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静下心来看书、想问题。

  举例来说,不顾客观条件是否成熟,片面追求“做大做强”,是近年来常见的违背教育规律之事。

  我去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他们就2000名学生,1000名本科生、1000名研究生,出了很多诺贝尔奖得主,办学水平很高;麻省理工学院现在还叫麻省理工学院,要是在中国早就改成什么大学了;波士顿还有一个波士顿学院,200多年了一直叫这个名字。

  相比我们的高校,首先都想变成大学,而且要名称响亮,像专科、职业学校都变成了大学,学院也升格为大学,变成大学以后又都想变一流大学。现在中国教育观念的误区在于太单一化。

  另外,教学评估陷入了形式主义,也是常被诟病的一点。所有学校都是一刀切,评估一样的东西,包括检查你的讲义、讲稿、上课的测验卷子。这些东西有些时候是不用写的,有经验的教授就不需要写讲义。但检查时又很认真,达不到形式主义的硬性要求就要扣分,所以学校不得不造假讲义来应付。   

  我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时候,他们也搞评估。来了几个科学家,跟老师、校长、学生们谈话,看教什么课,每堂课教什么,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他就是要让你保留自己的教学作风、教学个性,不是要你保留每堂课的教学笔记。那次评估,静悄悄工作两天,没有横幅标语,没有大会,大多数师生都不知道,评估就已结束,既取得了实效,又没折腾学校。

  我们高校的折腾现象还有很多。对于学校来说,其实应该主动拒绝折腾。比如像评估这种事情,学校应该坚守自己的办学规则,不要迎合。对于教授来说,不折腾,就是对他们的最大支持。大学是个学术机构,不能按照行政那套来管。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改变机制,改变过度行政化,改变经费投入方式。比如在提高生均经费方面,应减少行政领导的权力,增加学校教授的权力。

  总之,不折腾是教育的一个基本规律。否则,大家都没有心思静下来看书、想问题,所有成果都是虚的。要想办好一所学校最好是不要折腾,让老师安安静静地思考、学习。
-------------------------------
讨论3.还有什么一直在折腾我们的教育?
 提问时间:2009-03-25 11:36:54    评论举报
最佳答案此答案已被选择为最佳答案,但并不代表问吧支持或赞同其观点
回答:花痴
级别:七年级

2009-03-27 15:46:16
来自:河南省
还有什么一直在折腾我们的教育?????
我看到这样的帖子,一股热血直往脑门上窜。大家先看看下面的帖子:

2009年,能否杜绝教育“折腾”的恶习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不折腾”一词,说到了国人的心坎儿上。原因是中国并不乏折腾的官员,也不乏折腾的时代,更不乏折腾的人和事。谁要说“别折腾”,“别瞎折腾”,国人马上就能心领神会:那就是不要内耗,干正事、做实事的意思。百姓最怕折腾,最恨瞎折腾。正因为如此,在2008年岁末“不折腾”一词马上红遍网络。随着2009年新岁的开始,在全国人民期望“不折腾”能够成为一种社会理想的同时,笔者不由得想到了中国的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诚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为此,本届政府正在研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便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焦点。原本,作为一名教育者,笔者是应该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提出建议一二的,但回想近些年来的教育现状,笔者在诸多专家侃侃而谈的权威言语中,突然显得拘谨起来。于是,笔者只能暗下祈祷:实事求是才是富国强民的根本,浮华不实就是自欺欺人、霍乱视听的误导与欺诈。——“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要别再折腾我们的教育,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近些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让中国富起来,但国民素质却下降了,社会文明丢失了,再加之因为中国没有能够获得诺贝尔奖,于是诸多学者与专家就开始恐慌了,查来查去,就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教育的无能与失败。就这样,原本平安无事的中国基础教育在雨雪加霜的尴尬中,走上了一条沧桑之路:发现孩子脆弱,就提倡挫折教育;发现孩子厌学,又提倡快乐教育;师生不和谐,再主张和谐教育;感觉孩子创造性不够,又大声呼唤创造教育。这种发生在校园内的虚浮现象,不仅为中国教育的折腾作了新的注脚,而且还拉开了中国教育折腾新的序幕。

也许是天性浪漫而又极具反权威的草根意识的毛泽东他老人家觉得贫下中农参与国家事务的参与度还不够,工农阶级成为国家的主人公的机会还不多,而高考又正在为培养资产阶级反动权威服务,于是他老人家极具天才创造性地发动了一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革一切反动权威的命,高考当然也就废除了。结果是失去人才的标准,教育一片混乱。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首先恢复高考。在改革开放的头十年人们是卯足了劲,千军万马同过高考这条独木桥,去书写属于自己的“春天的故事”。恢复高考,人们才稍微找到了一点感觉,总共才那么一二十年,独具慧眼的教育专家们却又发现了高考变相为科举的危险,于是痛心疾首地反思,呕心泣血地倡导教育改革。既然“应试教育”是中国文明丧失的罪魁祸首,既然“应试教育”是祸国殃民的万恶之源,何必不千刀万剐、杀而诛之。于是,素质教育的猎猎大旗便迎风而立,新的课程改革八面开花、轰然雷动。

通过一系列的排兵布阵、层层推进以后,教育部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师观念的变化,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中考改革在1752个县(区)大面积推进,并取得突破。各地探索和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创造了不少成功而富有特色的经验。”并由此拉开了高中课程改革的新序幕。真可谓震天动地、欢欣鼓舞……然而令人深感遗憾的是,不管教育部讲得多么的冠冕堂皇,多么的欢欣鼓舞,中国的教育依然没有能够培养出诺贝尔奖,依然没有改变国民素质的落后现状,依然没有让中国的文明万世流芳。相反的是,教育者的“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频频,教师们题海法宝依然存在,学生们“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机制仍然没有取消,甚至于走进了意淫与迷失的旋涡,走进了混乱与没落的泥潭。这就是课程改革的真实效果,这就是当前中国教育的现状。

按照教育部的诸多规定,设若我们把各个学校的校纪校规搬出来看看,哪一本没有严重的错误?哪一个不是晚上九点半下自习,十点熄灯,不准讲小话等等?还有的学校写上,学生迟到一次罚款1元,老师迟到1次罚款10元。教育部主要领导说,没有经过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统统是乱罚款,校长没有罚款的权利,可是谁把它当真去看待了?我是管教学的,可是教材每个学期都在变,变得我都不晓得是什么版本了,最终的结果呢,不还是一张试卷定天下吗?这样的教育怎么能培养出诺贝尔奖的得主,再过20年也培养不出来。

全国开展大规模的“普九”工作原本应当是件好事的,但是下面的“和尚念坏了经”,把普九简单地看成村村、校校建预制结构的教学楼。在政府无钱投入的情况下,学校一部分靠群众集资,一部分靠学校举债。由于资金严重不足,豆腐渣工程多,大批新危房产生,再加上人口下降,村村建校,学校布局严重不合理,又回过头来整顿、撤并,将一大批学校予以废置。于是,一个主观愿望非常好的“普九”,因采取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办法进行,便违背了事物发展规律,造成了两大明显恶果:一是学校在经济上的大创伤,直接导致了后来学校乱收费。校长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教学教改上,忙于筹钱保运转和偿还债务。二是教育在政治上的大创伤。“普九”带来的经济上的创伤,使学校乱收费现象严重恶化,进而导致了教育在政治上的创伤。乱收费尽管事出有因,但没有人问这个“因”,只看到乱收这个“果”,自上而下,不问青红皂白,都把板子打到教育和学校头上。即便有人为学校和教师说了真话,也没人当回事。由于自上而下对学校的问题炒得过热,教师的社会地位也一落千丈,基本回到了“臭老九”时代。这个政治上的创伤,对广大教师来说比经济创作更难以愈合。教师是个弱势群体,他们嘴上不说,心里却有一本帐。学校及教师凭什么代人受过还挨打,这不是“糊涂官打糊涂百姓”,而是假装糊涂的官打并不糊涂、有苦无处诉说的百姓。不是说“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吗?他们带着满肚子的委屈,能办好中国的教育吗?如果真正认真研究了近十年的教育现实的人,能说这不是折腾吗?

就拿“全国一盘棋”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来说罢。2007年,教育部要求各中小学,组织学生跳集体舞,通知一出,争议四起,有人担心高中生手拉手跳舞跳出早恋来,有人质疑为何规定学生一定要跳集体舞,而不是让各校自己决定娱乐项目?总之,在争议声中,一年不到,2008年的中小学校园中,还热热闹闹跳着集体舞的,只有个别。此番折腾尚未结束,2008年初,京剧走进中小学校园,教育部要求从小学到高中,音乐课堂上要学京剧唱京剧,一时之间,反对声如潮,中小学缺乏师资不说,要每个学生学唱京剧,也与艺术的多样性与个体选择的多样性相违,就连京剧专业演员,也对教育部门选择的样板戏以及推进京剧进校园的形式,大为不满,以至在两会之上直接质问教育部门;紧接着,教育部门还觉得折腾不够,又在2008年冬季到来之际,会同其他部门,开展“阳光长跑”活动,并极具创意的以建国60周年为基数,提出长跑距离要求,有好事者去调查效果,结果发现,大部分中小学根本就没有落实什么“阳光长跑”通知,最基本的原因是,学校里根本就没有场地……

折腾总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国家的折腾,使我国的发展错过了很多历史机遇,教育的折腾,同样使我国的教育严重滞后。更可悲的是,中国的教育还在折腾之中,似乎找不到出路。有关专家呼吁说,教育必须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力戒煞有介事的赶时髦、做表面文章。这样做,即使再热闹,再煞有介事,对提高教育质量也是不仅无益反而有害的。 教育的“折腾”之所以能反复出现,原因其实主要有三,一是教育行政部门主导教育决策,决策难以科学与民主,“改革”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二是教育资源高度垄断,学校办学缺乏竞争,对政绩负责而非对受教育者负责;三是各级各类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基础教育学校不能实施校本管理,高等学校无法自主办学办学。

温家宝总理指出,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但笔者也认为,教育关乎每个学生的前途,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听风就是雨。尤其是在我们这个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国度里,既然改革就必须;就必须切实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好学上的目标基本实现,并切实保障教师待遇与“师道尊严”,坚决做到让“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就必须理清政府、学校的关系,清晰界定政府举办教育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学校办学者的权利和义务;就必须在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束缚、统筹考虑、科学谋划的基础上,切实屏除动辄改革的观念和随意折腾教育的陋习。——否则,此次改革必为再次“改革”的折腾而埋下伏笔,奠定基础!

有人说,有关教育的问题是根本大事而不可“轻举妄动”的,设若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是极其不容易“拨乱反正”的!我想是的,中国国家教育改革需要的是大智慧,但愿此次的教育改革能够从根本上杜绝教育“折腾”的恶习,但愿此次的教育改革能够成为中国教育“折腾”的大手笔而基本不再折腾!





02,评论:别再以"改革"名义折腾教育了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委员建议应让大学生在学校里延长学习时间,“不如设立硕士后、学士后,或者公费出国”(3 月8日《京华时报》);有人则建议大学教育恢复5年制,高职由两年制改为三年制,“第一年搞军训”(3月8日《中国青年报》)。

无论是 “设立硕士后、学士后”,还是“增加一年搞军训”,最根本的目的其实就一条:想尽办法让大学生在学校里待着,在源头上不让他们就业,自然也就大大地缓解了就业压力。如果开辟从“幼儿园”直达“老人院”的教育专线,名副其实地“活到老学到老”,不仅恼人的就业问题根本不存在,各级学校更是可以财源不断、大发其财。

我很奇怪的是,为何最具智识的精英人士,却缺少最起码的反思精神和自省意识?那场旨在刺激内需的大跃进式高校扩招运动,真的无需反思与检讨吗?“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官僚化”真的不是客观现实吗?先是本科大扩招,全面收费后的硕士也已大扩招,博士大扩招大概也已为时不远。

这些年来,高校的教育改革似乎一直遵循着这样一条公式:为了××,所以让教育××。为拉动内需,所以让教育大扩招;为赚更多钱,所以让教育产业化;为缓解就业压力,所以额外安排一年大学生军训……教育可以为一切被认为有用的事情而改变,却唯独不会为教育而做一些有用的改变。教育只是作为殉葬品而进行着被动的改革,却从来不是作为最根本的价值和目标而进行着主动的改革。

“教育殉葬品化”已滋生出一个庞大而顽固的利益集团,教育被各种各样的由头改来改去,且仍在以殉葬品的身份被建议着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改革。


我想,看过帖子的诸位,不用我再叨叨叨,你们都知道答案了吧?到底是谁在折腾我们的教育呢??

该回答在2009-03-27 15:47:23由回答者修改过

揪错评论1举报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感谢大家讨论!
其他回答  
回答:偶心飞翔
级别:高级教员


2009-03-25 13:47:47
来自:山东省临沂市
高考方式的变革,真的就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且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水平了吗?我们太怕折腾了,用平常心钻研,坚持积极的心态,对于教育的发展肯定有好处,干嘛要拔苗助长,不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办事呢,唉………………
评论举报
回答:解 惑
级别:一级教员


2009-03-25 14:20:34
来自:湖北省
是谁——

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很多做法,并没有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懂教育,但是很少有人了解深层次的教育规律,大都是根据自己的简单认识发表意见,造成意见极不统一。如果不了解教育的人随意发表意见,就可能影响教育走向。

身居高位,不学无术,花天酒地,饱食终日的三拍官员!!!

注:三拍官员——拿主意拍脑袋(又注:如果他肩膀以上的那个物件还算一个的话),表决心拍胸脯,出了事拍屁股的官员!!!!

补:希望中国能建立起一支真正有素质,有责任的干部队伍!!!

该回答在2009-03-25 14:22:19由回答者修改过

评论2举报
回答:天星社区
级别:专业试用


2009-03-25 16:35:04
来自:河南省郑州市
学校折腾的钱救济一下贫困学生多好!

体制问题,观念问题!根治需要很大的改革,需要很长时间!
评论举报
回答:jia19910226
级别:二年级

2009-03-25 21:53:22
来自:APNIC
这就是老师们说的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吧,的确,科举废除,没了八股,可文凭不还是工作的敲门砖么,哪个专科生敢拍拍胸脯的喊出来我比本科生强?也许能力确实强,但,最起码人家不给你展示你的机会,所以专科院校要不顾一切的升为本科,这样不光是名字叫出来“响亮”,而且也无形的给他的学生以展示的资本。我们总是喜欢管我们的校长叫老板,的确他不光要会教育学生,而且还要有商人的头脑来应付随时袭来的商战。我是私立学校,学校开学典礼,校长的报告竟然有全校年利润500万元的字样,呵呵不知是什么意思。学习去喽,快高考了都!!!
评论举报
回答:
级别:一年级

2009-03-26 18:44:16
来自:江苏省南京市
想改革,可又谈何容易?
评论举报
回答:yixibing
级别:幼儿园

2009-03-26 19:22:14
来自:河南省商丘市
篇首说波士顿的学校情况,我想针对这个问题提一个不成熟的问题,中国教育竞争激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人多,现在国家倡导拿出多少个亿进行国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知道建大学算不算基础设施呢?如果是的话,国家为什么不能拿出1000亿或者更多建一批高校?而且修路建桥 只能拉动重工业国有企业的发展,如果能建100座以上超级高校,应该能拉动30座以上的小城市的民营经济吧,而且是全方面的,包括食品 印刷 建筑 文化交流之类的,还有就是引进一大批外国教授,这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最重要的是,一个高中生落榜就意味着一个农民工的就业,建这100所高校就为了培养一些高级技工还不行吗,
评论举报
回答:A5901152
级别:二年级

2009-03-30 19:12:14
来自:江西省南昌市
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不折腾”一词,说到了国人的心坎儿上。原因是中国并不乏折腾的官员,也不乏折腾的时代,更不乏折腾的人和事。谁要说“别折腾”,“别瞎折腾”,国人马上就能心领神会:那就是不要内耗,干正事、做实事的意思。百姓最怕折腾,最恨瞎折腾。正因为如此,在2008年岁末“不折腾”一词马上红遍网络。随着2009年新岁的开始,在全国人民期望“不折腾”能够成为一种社会理想的同时,笔者不由得想到了中国的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诚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为此,本届政府正在研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便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焦点。原本,作为一名教育者,笔者是应该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提出建议一二的,但回想近些年来的教育现状,笔者在诸多专家侃侃而谈的权威言语中,突然显得拘谨起来。于是,笔者只能暗下祈祷:实事求是才是富国强民的根本,浮华不实就是自欺欺人、霍乱视听的误导与欺诈。——“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要别再折腾我们的教育,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近些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让中国富起来,但国民素质却下降了,社会文明丢失了,再加之因为中国没有能够获得诺贝尔奖,于是诸多学者与专家就开始恐慌了,查来查去,就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教育的无能与失败。就这样,原本平安无事的中国基础教育在雨雪加霜的尴尬中,走上了一条沧桑之路:发现孩子脆弱,就提倡挫折教育;发现孩子厌学,又提倡快乐教育;师生不和谐,再主张和谐教育;感觉孩子创造性不够,又大声呼唤创造教育。这种发生在校园内的虚浮现象,不仅为中国教育的折腾作了新的注脚,而且还拉开了中国教育折腾新的序幕。

也许是天性浪漫而又极具反权威的草根意识的毛泽东他老人家觉得贫下中农参与国家事务的参与度还不够,工农阶级成为国家的主人公的机会还不多,而高考又正在为培养资产阶级反动权威服务,于是他老人家极具天才创造性地发动了一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革一切反动权威的命,高考当然也就废除了。结果是失去人才的标准,教育一片混乱。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首先恢复高考。在改革开放的头十年人们是卯足了劲,千军万马同过高考这条独木桥,去书写属于自己的“春天的故事”。恢复高考,人们才稍微找到了一点感觉,总共才那么一二十年,独具慧眼的教育专家们却又发现了高考变相为科举的危险,于是痛心疾首地反思,呕心泣血地倡导教育改革。既然“应试教育”是中国文明丧失的罪魁祸首,既然“应试教育”是祸国殃民的万恶之源,何必不千刀万剐、杀而诛之。于是,素质教育的猎猎大旗便迎风而立,新的课程改革八面开花、轰然雷动。

通过一系列的排兵布阵、层层推进以后,教育部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师观念的变化,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中考改革在1752个县(区)大面积推进,并取得突破。各地探索和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创造了不少成功而富有特色的经验。”并由此拉开了高中课程改革的新序幕。真可谓震天动地、欢欣鼓舞……然而令人深感遗憾的是,不管教育部讲得多么的冠冕堂皇,多么的欢欣鼓舞,中国的教育依然没有能够培养出诺贝尔奖,依然没有改变国民素质的落后现状,依然没有让中国的文明万世流芳。相反的是,教育者的“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频频,教师们题海法宝依然存在,学生们“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机制仍然没有取消,甚至于走进了意淫与迷失的旋涡,走进了混乱与没落的泥潭。这就是课程改革的真实效果,这就是当前中国教育的现状。

按照教育部的诸多规定,设若我们把各个学校的校纪校规搬出来看看,哪一本没有严重的错误?哪一个不是晚上九点半下自习,十点熄灯,不准讲小话等等?还有的学校写上,学生迟到一次罚款1元,老师迟到1次罚款10元。教育部主要领导说,没有经过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统统是乱罚款,校长没有罚款的权利,可是谁把它当真去看待了?我是管教学的,可是教材每个学期都在变,变得我都不晓得是什么版本了,最终的结果呢,不还是一张试卷定天下吗?这样的教育怎么能培养出诺贝尔奖的得主,再过20年也培养不出来。

全国开展大规模的“普九”工作原本应当是件好事的,但是下面的“和尚念坏了经”,把普九简单地看成村村、校校建预制结构的教学楼。在政府无钱投入的情况下,学校一部分靠群众集资,一部分靠学校举债。由于资金严重不足,豆腐渣工程多,大批新危房产生,再加上人口下降,村村建校,学校布局严重不合理,又回过头来整顿、撤并,将一大批学校予以废置。于是,一个主观愿望非常好的“普九”,因采取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办法进行,便违背了事物发展规律,造成了两大明显恶果:一是学校在经济上的大创伤,直接导致了后来学校乱收费。校长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教学教改上,忙于筹钱保运转和偿还债务。二是教育在政治上的大创伤。“普九”带来的经济上的创伤,使学校乱收费现象严重恶化,进而导致了教育在政治上的创伤。乱收费尽管事出有因,但没有人问这个“因”,只看到乱收这个“果”,自上而下,不问青红皂白,都把板子打到教育和学校头上。即便有人为学校和教师说了真话,也没人当回事。由于自上而下对学校的问题炒得过热,教师的社会地位也一落千丈,基本回到了“臭老九”时代。这个政治上的创伤,对广大教师来说比经济创作更难以愈合。教师是个弱势群体,他们嘴上不说,心里却有一本帐。学校及教师凭什么代人受过还挨打,这不是“糊涂官打糊涂百姓”,而是假装糊涂的官打并不糊涂、有苦无处诉说的百姓。不是说“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吗?他们带着满肚子的委屈,能办好中国的教育吗?如果真正认真研究了近十年的教育现实的人,能说这不是折腾吗?

就拿“全国一盘棋”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来说罢。2007年,教育部要求各中小学,组织学生跳集体舞,通知一出,争议四起,有人担心高中生手拉手跳舞跳出早恋来,有人质疑为何规定学生一定要跳集体舞,而不是让各校自己决定娱乐项目?总之,在争议声中,一年不到,2008年的中小学校园中,还热热闹闹跳着集体舞的,只有个别。此番折腾尚未结束,2008年初,京剧走进中小学校园,教育部要求从小学到高中,音乐课堂上要学京剧唱京剧,一时之间,反对声如潮,中小学缺乏师资不说,要每个学生学唱京剧,也与艺术的多样性与个体选择的多样性相违,就连京剧专业演员,也对教育部门选择的样板戏以及推进京剧进校园的形式,大为不满,以至在两会之上直接质问教育部门;紧接着,教育部门还觉得折腾不够,又在2008年冬季到来之际,会同其他部门,开展“阳光长跑”活动,并极具创意的以建国60周年为基数,提出长跑距离要求,有好事者去调查效果,结果发现,大部分中小学根本就没有落实什么“阳光长跑”通知,最基本的原因是,学校里根本就没有场地……

折腾总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国家的折腾,使我国的发展错过了很多历史机遇,教育的折腾,同样使我国的教育严重滞后。更可悲的是,中国的教育还在折腾之中,似乎找不到出路。有关专家呼吁说,教育必须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力戒煞有介事的赶时髦、做表面文章。这样做,即使再热闹,再煞有介事,对提高教育质量也是不仅无益反而有害的。 教育的“折腾”之所以能反复出现,原因其实主要有三,一是教育行政部门主导教育决策,决策难以科学与民主,“改革”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二是教育资源高度垄断,学校办学缺乏竞争,对政绩负责而非对受教育者负责;三是各级各类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基础教育学校不能实施校本管理,高等学校无法自主办学办学。

温家宝总理指出,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但笔者也认为,教育关乎每个学生的前途,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听风就是雨。尤其是在我们这个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国度里,既然改革就必须;就必须切实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好学上的目标基本实现,并切实保障教师待遇与“师道尊严”,坚决做到让“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就必须理清政府、学校的关系,清晰界定政府举办教育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学校办学者的权利和义务;就必须在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束缚、统筹考虑、科学谋划的基础上,切实屏除动辄改革的观念和随意折腾教育的陋习。——否则,此次改革必为再次“改革”的折腾而埋下伏笔,奠定基础!

有人说,有关教育的问题是根本大事而不可“轻举妄动”的,设若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是极其不容易“拨乱反正”的!我想是的,中国国家教育改革需要的是大智慧,但愿此次的教育改革能够从根本上杜绝教育“折腾”的恶习,但愿此次的教育改革能够成为中国教育“折腾”的大手笔而基本不再折腾!





02,评论:别再以"改革"名义折腾教育了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委员建议应让大学生在学校里延长学习时间,“不如设立硕士后、学士后,或者公费出国”(3 月8日《京华时报》);有人则建议大学教育恢复5年制,高职由两年制改为三年制,“第一年搞军训”(3月8日《中国青年报》)。

无论是 “设立硕士后、学士后”,还是“增加一年搞军训”,最根本的目的其实就一条:想尽办法让大学生在学校里待着,在源头上不让他们就业,自然也就大大地缓解了就业压力。如果开辟从“幼儿园”直达“老人院”的教育专线,名副其实地“活到老学到老”,不仅恼人的就业问题根本不存在,各级学校更是可以财源不断、大发其财。

我很奇怪的是,为何最具智识的精英人士,却缺少最起码的反思精神和自省意识?那场旨在刺激内需的大跃进式高校扩招运动,真的无需反思与检讨吗?“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官僚化”真的不是客观现实吗?先是本科大扩招,全面收费后的硕士也已大扩招,博士大扩招大概也已为时不远。

这些年来,高校的教育改革似乎一直遵循着这样一条公式:为了××,所以让教育××。为拉动内需,所以让教育大扩招;为赚更多钱,所以让教育产业化;为缓解就业压力,所以额外安排一年大学生军训……教育可以为一切被认为有用的事情而改变,却唯独不会为教育而做一些有用的改变。教育只是作为殉葬品而进行着被动的改革,却从来不是作为最根本的价值和目标而进行着主动的改革。

“教育殉葬品化”已滋生出一个庞大而顽固的利益集团,教育被各种各样的由头改来改去,且仍在以殉葬品的身份被建议着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改革。


我想,看过帖子的诸位,不用我再叨叨叨,你们都知道答案了吧?到底是谁在折腾我们的教育呢??
评论举报
总回答数8,每页15条,当前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