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孟子〉三章》教材帮八上语文-群文阅读
年级八年级 版本人教版 科目语文 大小12.50K 下载38次
下载

杨振宁与《孟子》

在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博士发表的《父亲与我》一文中,曾经特别提及过一件事:我十岁左右的时候,父亲已经知道我学数学的能力很强。到了十一岁入初中的时候,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更充分显示出来。回想起来,他当时如果教我解析几何和微积分,我一定学得很快,会使他十分高兴。可是他没有这样做。我初中一年级与初中二年级之间的暑假,父亲请雷海宗(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我《孟子》。雷先生介绍他的得意学生丁则良来。丁先生学识丰富,不只教我《孟子》,还给我讲了许多上古历史知识,是我在学校的教科书上从来没有学到的。下一年暑假,他又教我另一半的《孟子》,所以在中学的时候我就可以背诵《孟子》全文。

杨振宁在他的自传中又写到他在中学阶段念书时,父母要求他背诵《孟子》。当时的他没有选择说不的权利与勇气,只好勉为其难地把整本《孟子》装进记忆中。他上大学后,学习自然科学,一路走来极为顺利,并获得了国际的肯定。他幼年时所背的《孟子》,在成年之后,成为了他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换言之,孟子的话在他心中形成了一套价值系统,每当他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时,这些话都会给他提供明确的答案。因此,影响他最深的,并不是他所专长的物理学,而是两千多年前孟子的思想。

(有删改)

宋昭公出亡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吏,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主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亡而能悟,卒得反国云。

                                          (选自刘向《新序》)

【参考译文】

宋昭公出逃,到了国家边境,长叹一声说:“我明白自己为什么要逃亡了。我的朝廷有臣子千人,发布政令,任用官员,没有哪个人不说:‘我们的国君是圣君!’侍候我衣食住行的有几百人,(我)穿着朝服站立着,没有哪个人不说:‘我们的国君是漂亮人物!’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从宋昭公的情况来看,君主逃离故国失去江山的原因,就是阿谀奉承的人太多了。所以宋昭公逃亡之后有所觉悟,最终能再回国(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