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生活与学习
B卷
第二部分 阅读
第一节
A
2024年自然恢复法旨在到2030年更新和保护欧盟20%的退化土地。欧洲正在以下地点启动数百个大胆的再野生化项目,这给野生动物和人类带来了诸多好处。
阿尔卑斯山脉
狩猎、中毒和交通事故使中部阿尔卑斯山脉的约60只马尔西干熊面临危险。拆除过时的围栏有助于它们自由活动,并严格控制游客数量。
克兰斯夫拉克
引入的野牛作为景观工程师,啃食侵入易被破坏的沙丘的树木。结果是: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和栖息地。
科伊塔约基
恢复数千英亩泥炭地的工作对鸟类、减少洪水和水下生态系统有益,帮助了例如芬兰最后的天然鲑鱼等鱼类。
喀尔巴阡山脉
政府对可持续旅游的提倡导致游客数量减少。该地区正在见证野生动物回归被废弃的农田。
保护与再野生化
这两种恢复模式由不同的方法和长期目标指导。
保护 | 再野生化 | |
应用区域 | 需要仔细管理的较小、分散的栖息地。 | 大面积景观、边缘农田或工业废弃地。 |
方法 | 采取防御性、参与性且以人为主导的方法。 | 强调自然过程和放任管理。 |
目标 | 关注于濒危物种的监测和分布。 | 促进稀有物种的发展。 |
B
在一个宁静的下午,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阁楼的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芒,我开始了一段时光之旅。就在那个角落,旧手提箱的后面,我发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东西——一个装满旧信件的鞋盒。
这些信件,用褪色的丝带系在一起,是祖母与她过去的朋友之间交流的合集。陈旧纸张和墨水的尘封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将我带回到那个交流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充满感情的时代。在这个一条简单的短信或电子邮件就能传达我们思想的时代,这些信件深刻地提醒着我们书写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度和意义。它们不仅仅是信息;它们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个时代的快照,更重要的是,它们是过去与现在之间的桥梁,是祖母那一代人与我这一代人之间的纽带。每封信都讲述着友谊、梦想,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快乐,描绘出一个既遥远又熟悉的世界。
在小心翼翼地将这些信件放回它们的原处后,我默默地对自己许下一个承诺——要更频繁地拿起笔和纸,不仅仅写信息,而是写下未来世代可能珍视的历史片段。我想象着我的未来孙辈发现我的信件,体验同样的发现乐趣和跨越岁月的连接感。
在这个奔向未来的世界中,是这些旧信件提醒我们要放慢脚步,珍惜当下,用心和用意书写我们自己的故事。现在,阁楼不仅存放着一盒盒旧信件,还蕴藏着尚未被讲述的故事的承诺,那些可能在某一天触动我们后代生活的故事。
C
我们都听说过一些人无法唱准音调。当他们唱歌时,通常会遭到嘲笑、批评,以及诸如“不要辞掉你的日常工作”这样的无情评论。这些人被贴上了“音痴”的标签。但是,音痴真的是一种真实的状况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有些人是音痴呢?
简而言之,是的,音痴是一种真实的障碍,在医学上称为失歌症(amusia)。然而,并不是所有缺乏音乐技能的人都有这种状况,它影响了大约4%的人群。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糟糕的音乐环境似乎并不是问题所在。伊莎贝尔·佩雷茨教授说:“这是遗传的。” 大多数失歌症患者生来如此。研究表明,患有失歌症的儿童通常具有与失歌症成人相同的异常特征。有些人可能在后天发展出失歌症,通常是因为遭受严重的脑损伤。这被称为获得性失歌症,是这种状况中较不常见的形式。
虽然一些失歌症患者完全意识到自己有这种情况,但其他人可能多年都不知道自己有这种状况,因为失歌症的严重程度可以从识别曲调的轻微困难到完全无法区分不同的音乐音符。
最常见的失歌症形式是基于音高的。研究员凯伦·怀斯指出:“尽管有这种挑战,这些人能够处理和识别常见的环境声音、人类声音或语音的模式和音乐特性。该障碍似乎特定于音乐领域。” 一些研究表明,患有基于音高失歌症的人在处理语音中的曲调信息时确实有困难。怀斯补充道:“然而,这通常不是我们理解口头交流时依赖的唯一标志,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这可能不太明显。”
研究表明,可能有办法帮助那些患有失歌症的人。怀斯解释说:“失歌症患者的大脑接收到并对音高信息作出反应,但这些信息并没有达到有意识的觉察。神经细胞在对音高差异作出反应时会发射信号,而这些音高差异是患者无法区分的。” “也许如果我们能够开发利用这种无意识反应的训练方法,我们就能找到克服它的途径。”
D
想象一个没有历史感的人是令人恐惧的。仅仅生活在当下
这一刻的想法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整个一代人,甚至整个社会,都在缺乏历史感的情况下运作。然而,这正是我们今天所处的状况。
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可能扎根于过去,但我们如何谈论这些事情,我们如何写作和教授它们——换句话说,我们如何实践历史作为人类经验的记录——告诉了我们很多关于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现在重视什么。而把我们自己看作是一本尚未写成的历史书中的一章,很可能会促使更深层次的自我反思:我们将为谁的故事而站出来?我们将捍卫什么价值观?我们将为后代提供什么样的榜样?在一个环境变化、不平等加剧以及国际局势剧变的时代,我们需要理解我们的制度是如何发展的。历史赋予我们力量。没有其他学科能如此全面地帮助我们理解作为人类意味着什么。
对过去发生的事情无知的后果是不可思议的,但鉴于历史学科在大多数学校中的地位,这种无知本身并不完全令人惊讶。Bain博士指出:“历史在课程中与地理争夺一席之地,但它对时间、地点和背景的关注正是使其独特的地方。”换句话说,历史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如何成为好公民:它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理解世界所需的知识,以及准确分析世界的能力。
显然,在一个“假新闻”泛滥的时代,积极参与的公民需要具备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没有比历史更好的学科能培养对背景的理解和寻找证据的能力。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孩子期望一个合理的历史课程。如果听到毕业生声称他们从未学过加、减、乘、除是很常见的,那将会引发强烈抗议。现在也应该如此。
第二节
野生动物纪录片以展示动物在自然栖息地中的惊人画面而闻名。你可能认为这些节目完全真实地描绘了这些动物——是它们捕猎、休息和抚养幼崽生活的客观窗口。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我们看到的画面是在实地拍摄的,但许多声音是在录音棚中录制的,由人类拟音师后来添加到节目中的。
这正是现代野生动物电影制作无法避免的结果。通常,纪录片制作人可以从很远的地方拍摄他们的拍摄对象,但他们通常不能靠得足够近以在不打扰动物的情况下捕捉清晰的声音。野生动物纪录片往往需要大型摄制组。如果在实地录制声音,可能会有诸如工作人员交谈或走动的背景噪音。而动物可能会发出一种频率无法被录制的声音。拟音师会使用各种工具来模拟动物发出的声音。他们中的大多数会用自己的嘴巴创造出动物咀嚼或打哈欠的近距离声音。这些声音是在艺术家观看视频时创建的,以确保它们与所配合的动作完美匹配。不过,也有一些例外。动物的叫声——由于过于复杂而无法被模拟——必须从资料库录音中提取。
观看拟音师在野生动物项目上的工作让我感到一种如同看到魔术揭示真相时的激动。毋庸置疑,这项技术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声音能够影响我们对某个物种的理解。某些动物在流行媒体中的描绘方式可能会影响对保护工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