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醉翁亭记》-教材帮九上语文-群文阅读
年级九年级 版本人教版 科目语文 大小12.00K 下载122次
下载

风雨醉翁亭(节选)

何  为

        幼时背诵欧阳修名篇《醉翁亭记》,辄为之神往。那四百来字的文章用了21个“也”字,那统率全文首句“环滁皆山也”的非凡笔力,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成为生活语言中的常用典故,现在都使人心折。去秋我应邀首次到滁州,终于领略了一番文中历历如绘的琅琊山胜景,觉得这一片名山名水早被欧阳修写完,不知该从何处落笔。

        想不到今年10月我又有滁州之行,以醉翁亭命名的首届散文节就在那里举行。不同于上次秋阳明丽,这次是秋雨连绵。同行的市委宣传部长举伞笑着说,《醉翁亭记》写尽琅琊山的四季景观,以及山间晨昏晦明的变化,唯独没有着笔于雨景。这一“点评”使我憬然有所悟。

        那天驱车出城,在琅琊古道下车步行。湿漉漉的宽阔青石板道长约二里,道旁两侧,浓荫蔽空,入苍黑色的幽寂之境,时或可见古栈道的车辙,使人想象遥远的岁月。

        醉翁亭在宋朝初建时,其实不过是一座孤立的山亭。史载欧阳修被贬谪到滁州任太守时,为琅琊山的秀丽景色所迷醉,在职期间,感怀时世,寄情山水,常登此山饮酒赋诗。琅琊古刹住持智仙同情欧阳修的境遇,尤钦佩他的文才,特在山腰佳胜处修筑一亭,以供太守歇脚饮酒。欧阳修时年四十,“自号曰醉翁”,即以此亭名为醉翁亭,其传世之作《醉翁亭记》盖出于此。

        雨中走向醉翁亭,恍如进入古文中的空灵境界,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幻异感。过了古桥,骤闻水声大作。原来连日多雨,山溪水势湍急,水花银亮飞溅。小溪流绕过一方形石池,池水清澈澄明,此即欧阳修文中所说的“酿泉”。掬水试饮,清甜无比。不知道这立有碑刻的“酿泉”是否即太守酿酒之泉。

        将近千年以来,沧海桑田,历经变迁,最早的醉翁亭只能存于欧文之中了,然而,山水犹在,古迹犹在,醉意犹在。人们是不愿《醉翁亭记》中抒情述怀的诗画美景在人间消失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