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乡愁》-教材帮九上语文-群文阅读
年级九年级 版本人教版 科目语文 大小17.00K 下载95次
下载

当我死时

余光中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乡愁诗人与运河

冯光辉

       清明时节的大运河水,总在黏稠着人的沉沉思绪,启示着人的千种情思万般际遇,让人在清明雨、菜花黄、桃花红组合的大中华的特殊时节,面对汤汤运河水,尽情诉说内心深处久远不绝的天籁。

       有位老人就在这个时节,走在常州郊外一条纤细的小路上。小路的尽头有老人梦萦魂绕的大运河,还有老人梦萦魂绕的亲人。五十多年前玩耍时走过的乡间小路,没想到今天重又走上。一百米的小路啊,老人一走就走白了头发。

       老人是教书的,教国语。老人教书的中山大学的所在地方,在什么样的地图上都能够看到,很瞩目的。因为那地方像是大运河里滴下的一滴水,就这么久久地挂在那儿,永不枯竭,永不干涸。

       大家也就都知道老人的名字:余光中。

       外婆是运河边上的人,妈妈是运河边上的人,妻子是运河边上的人,余光中也就把自己当作是运河边上的常州人。在没有大运河的台湾岛上,余光中怎么能够不惦念这条与亲人的血脉连在一起的河流呢。余光中拜谒完先人,与青年诗人一起走在运河大堤上。大运河,在一老一少两位诗人的面前湍湍不息,闪闪发亮。

       这运河的流向是朝着哪面?余光中问。青年诗人回说:运河是向东流的,前面是湖,湖的前面是海。

       余光中沉重地接着说:海的前面是岛啊。

       不见到运河是惆怅,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面对运河,余光中对同住过一个村庄、同喝过一条运河水、同样以诗歌的形式抒发心灵之声的青年诗人说:就像小时候在运河边捉迷藏啊,有的小伙伴躲到茅草丛中,有的躲到竹林里,等我睁开眼,小伙伴们却是不见了。等我真的来找时已经物是人非了。一辈子的颠沛流离,运河里凝结的乡愁成了余光中挥之不去的情结。那时的余光中只有19岁,正是长血脉长思想的时候,他在运河边汲取了血液和营养之后,在流浪的许多艰困日子里,都以独有的力量与精神向着贯通天日的地方走去。

       曾有人问及余光中如何看待祖国统一问题,他说:我相信,泱泱中华文化总会发挥它的震撼力和向心力,不要为了五十年的政治,抛弃了五千年的文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