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愚公移山》教材帮八上语文-群文阅读
年级八年级 版本人教版 科目语文 大小13.00K 下载9次
下载

毛泽东谈愚公移山

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他说:“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作‘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作太行山,一座叫作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名叫智叟的人看了发笑,说: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几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苍,上苍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作帝国主义,一座叫作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苍的。这个上苍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有删改)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zhè)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ào)。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参考译文】

再向北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样子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就是它自己的名字。精卫本来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漳水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