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考点4命题点2(二)分析情节的整体构思
年级暂无 版本通用版 科目语文 大小25.78K 下载29次
下载

一、[分析谋篇布局的好处/2017全国Ⅰ卷,T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天嚣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开啦!”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中。

(有删改)

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答案    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5分)

解题思路 题干告诉我们,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根据小说的体裁特点来看,要回答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这一问题,应当从情节安排、主题思想表达等方面来分析。在情节安排上,“渴”作为试验队员的感受,反映出小说情节是在“试验队员深陷绝境”的背景下展开的。略去陷入绝境之前的内容,情节显得更加集中、简洁。在主题表达上,“渴”是试验队员在风沙肆虐这样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能更集中而深刻地诠释小说的主题思想——既讴歌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也揭示出“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的人生道理。

 

二、[分析结构安排的精巧之处/2022河南郑州质量预测,T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你没有听到狗叫吗?

[墨西哥]胡安·鲁尔福

        “伊格纳西奥,你在我背上,告诉我,你听到什么声音或者看到什么地方有灯光了?”

        “我什么也没有见到。”

        “我们该离目的地不远了吧。”

        “是啊,可什么也没有听到。”

        这两个人拉长了的黑色身影在小河沿岸一上一下地移动着,这黑影有时爬上了石块,有时缩小,有时增大。两人只有一个摇摇晃晃的黑影。

        月亮像一团圆圆的火球,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我们该快到那个村庄了,伊格纳西奥。你的耳朵露在外面,仔细地听听有没有狗叫声。你还记得有人对我们说过托纳亚就在山后面吗?我们从什么时候下山的?你回想一下,伊格纳西奥。”

        “是的,但我还是一无所见。”

        “我累了。”

        “让我下来吧。”

        老汉慢慢地朝后退着,一直退到身后的一块大石头边,但他没有放下背在背上的人,而是重新驮了驮。虽说他已感到两腿发软,但还是不想坐下来,因为一坐下来他便驮不起他儿子的身躯了。他儿子是几小时前在别人的帮助下才驮在他背上的。

        “你觉得怎么样?”

        “不好。”

        他儿子的话不多,而且越来越少。有时儿子仿佛睡着了。有时儿子又好像在发冷,浑身颤抖着。

        他问:“你痛得很厉害吗?”

        “有点儿痛。”儿子回答说。

        开始时,儿子对他说:“放下我吧……就将我留在这里吧……你一个人走吧。明天或者等我稍微好一点儿后我会赶上你的。”这几句话儿子几乎说了有50遍了。现在儿子连这几句话也不说了。

        月亮正迎面高悬天空。这是一轮橙红色的大月亮,照得他们满眼生辉,使他们在地上的黑影拉得更长,显得更黑。

        “我不知该往哪儿走了。”他说。

        然而,没有人搭理他。

        在背上的那个人全身被月光照得透亮,脸色苍白,毫无血色,露出暗淡的反光。他仍在儿子的下面驮着儿子。

        “你听到我刚才说的话了吗,伊格纳西奥?我说我看不清路。”

        另一个人仍然沉默着。

        他继续赶路,高一脚低一脚地走着。他时而弯下身子,时而挺直身子,还是一步一绊地走着。

        “不管怎样,我好歹要把你背到托纳亚。听说那儿有个大夫,我带你去找他看病。我绝对不会将你丢在这里,让人将你害死的。”

        他摇晃了一下,往路边跌跌撞撞地走了两三步,又挺直了身子。

        “我一定要背你到托纳亚。”

        “让我下来吧。”儿子的声音变得很低,几乎像在自言自语,“我想躺一会儿。”

        “你就在我背上睡吧,我一直把你抓得紧紧的。”

        几乎呈湛蓝色的月亮慢慢地在明净的天空中移动。皎洁的月光使汗流如注的老人的脸面闪着亮光。

        “我做的这一切都不是为了您(译者注:对话将“你”改成了“您”,意思是说话人已不将对方看成自己的儿子了),我是为了您死去的母亲,因为您是她的儿子。为此,我才这样做。”

        他一面说话,一面在出汗,但夜风将他的汗吹干了,在吹干后,又淌出汗来。

        “我的脊梁会被压伤,但是我一定要背您到托纳亚,让人给您治一治您身上的伤。我知道,等到伤一治好,您就又会去干您的歪门邪道。可这就不关我的事了。您只要给我滚得远远的,不再让我知道您的事就行了……因为您已经不是我的儿子了。我已经诅咒过您从我身上继承的血液。我说:让我给他的那部分血液在肾脏里腐烂发臭吧!这话是我获悉您在拦路抢劫,您以窃为生,还杀了人……杀的是好人后说的。”

        “你看看是不是看到了什么,或者说,是不是听到了什么。你在我背上能做到这一点,我不行,因为我觉得自己的耳朵聋了。”

        “给我点水喝。”

        “这里没有水喝,只有石头。你忍一忍吧。即使有水,我也不会让你下来喝水。你一下来就没有人再来帮我把你背在背上了,而我一个人又无法背起你来。”

        “我渴得很,也困得很。”

        “我想起你生下来时的情形了。那时候,你就是这样的:饿了就醒,吃饱了又睡着了。你妈妈只好喂你水喝,因为你将她的奶水都吸干了。你总是吃不饱,脾气又暴躁,可我没有想到,这暴躁的脾气随着岁月的流逝都上升到你脑子里去了……你妈妈希望你健壮地成长。她以为你长大后一定会使她有所依靠。她只生了你一个。她在生第二个孩子时死了。即使她这时还活着,你也会气死她的。”

        他感到被他背着的这个人两只膝盖不像刚才那样夹紧了,两只脚往下垂着,在左右摆动着。他觉得被他背着的人的脑袋在晃动,像是在流泪。

        “你哭啦,伊格纳西奥?是我对您母亲的回忆使您哭的吧,是吗?可是您却从来没有为她做过好事啊!我们的好心得不到好报。看来我们传给您的并不是慈爱之情,而是一肚子坏心眼。您现在总该知道了吧,人家把您给打伤了。您的朋友呢?他们全都给杀死了。不过,他们没有亲人。他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我们没有什么人可以可怜的。’可您呢,伊格纳西奥?”

        村庄已在眼前。月光下,他见到屋顶在闪闪发亮。在最后几步路里,他感到他的腰弯得很厉害,儿子的体重都快把他压垮了。当他走到村庄第一座房子时,他斜靠在路边的栏杆上,无力地放下他儿子,浑身上下的骨头架子也好像都散开了。

        他费劲地分开儿子一直抱住他脖子的手指。当他感到如释重负的时候,他听见到处都是狗叫声。

        “你刚才没有听到狗叫吗?”他说,“你连这点希望也不想给我。”

(有删改)

小说在结构安排上颇为精巧,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时间集中。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安排在从月亮升起到高悬空中的有限时段内,使结构更紧凑。②场景(空间)集中。将老人背儿子去求医的故事设置于一段路途当中,场景(空间)集中,结构紧凑。③情节集中。小说以老人背儿子求医为情节主线,相关的其他情节和人物通过老人途中的独白来呈现,安排精巧。④利用景物进行前后勾连。“月亮”这一景物反复出现并形成前后勾连、照应,结构精巧。⑤关键情节反复出现。老人问儿子是否听到狗叫声这一情节反复出现,把故事情节串联起来,设计巧妙。⑥首尾呼应。小说以老人问儿子是否听到狗叫开头,以老人的独白“你刚才没有听到狗叫吗?”结尾,彼此呼应,结构严密精巧。(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解题思路 分析小说结构安排上的精巧之处,可从以下角度入手:一是小说整体结构是否集中紧凑,这种集中紧凑可体现在时间安排、场景或空间安排、情节安排等方面。二是情节的具体展开有何突出特点,比如某一情节或某一物象反复出现,串联故事情节;前有伏笔铺垫,后有照应。三是小说开头和结尾有何突出特点,是否形成呼应关系等。小说主要讲的是老人背儿子去托纳亚求医的故事,小说把故事发生的时间集中在从“月亮……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到“月亮正迎面高悬天空”“月亮慢慢地在明净的天空中移动”的时间段内,主要场景集中在求医路上,主要内容为人物的对话、独白等,这些体现了时间的集中、场景的集中、情节的集中,使结构紧凑。再看小说的具体情节,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月亮”这一景物在小说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多次出现,使前后勾连、照应,且老人询问儿子是否听到狗叫声这一情节也反复出现,串联起故事情节。最后看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小说开头部分写老人让背上的儿子“仔细地听听有没有狗叫声”,结尾部分是老人的独白“你刚才没有听到狗叫吗?”,首尾呼应,使结构严谨巧妙。

 

三、[分析抑扬结合之法/2023广东深圳模拟考试,T9]阅读下面的,完成题目。

一生的赌注

程宪涛

        吴刚和程浩打赌。

        俩人是同事,年龄相仿,学历相当,在同一起跑线上。生活上、工作上,吴刚和程浩相互瞄着,你追我赶,操着劲儿,自然成了对手。

        某次,单位很多人在场,包括领导,还有女同事。缘起很模糊,有众人起哄,领导作壁上观,这事才热闹起来。

        但是后来分析,这事肯定是吴刚提议的,而且蓄谋已久。从打赌的状况,以及输赢的后果,利弊得失判断,都有利于吴刚。不用时日衡量,程浩败局已定。有人分析判断,吴刚居心叵测,有意摆程浩一道。

        程浩平日吸烟,嗜好严重,工作时、闲暇时、睡觉前、如厕中,等等,均有香烟相伴,可谓无烟不欢。

        俩人做下的“赌”,极其稀松平常,即程浩能否戒烟,以一顿饭做赌注。程浩输了,请同事吃饭;吴刚输了,吴刚做东。吴刚声明,在酒店档次上,可以满足众人要求。

        这场赌局见者有份儿,不伤害众人利益,有志愿者为佐证此事,愿意作为证人,把当时言语录音,作为日后“呈堂证据”。

        赌局刚刚设定,结果已然清晰,只是时间问题。吴刚以胜利者自居,程浩抵抗不了几日。同事享受的,不仅是作为旁观者的轻松,还有日后的美味。

        程浩对烟的钟爱,不计后果,且一意孤行。有两件事可以证明。

        其一,五年前,程浩开始恋爱,姑娘是中学教师,容貌端庄,气质文雅。程浩一见钟情,每日接姑娘下班。俩人很快热恋,卿卿我我,如胶似漆。谈婚论嫁时,姑娘对彩礼婚礼、规模形式等等,丝毫不感兴趣,提出唯一条件,若想两人结婚,程浩必须戒烟。当然可以想象,姑娘在说明理由时,一定剖析了吸烟的利弊,无非是人所共知,有害身体健康、家人健康、后代健康,等等。在鱼与熊掌之间选择,肯定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内心挣扎与冲突。程浩答应了姑娘的要求,毕竟婚姻是大事。

        据说,程浩坚持了八小时,然后就把誓言和决心彻底抛到了脑后。开始是地下活动,被姑娘发现后,索性恢复了常态。最后的结果是,姑娘嫁给了程浩。程浩两者兼得。妻子为何原谅丈夫,缘由不得而知。

        其二,程浩结婚第二年,单位来了一位新领导。新领导有洁癖,对办公环境要求高,学习某西方国家,搞起厕所文化。主要的思想主旨为:单位厕所搞不好,哪里还能搞好?或者,能把厕所搞好,其他都能搞好。“一把手”指示落地,单位窗明几净,卫生间兰香涌动。形势大好之际,领导嗅到了烟味儿,厕所是间接吸烟室,领导吸到了二手烟。领导立刻在会议上提出严厉批评,公共场合禁止吸烟。领导甚至提出方案,对忌烟者奖励。方案实施卓有成效,宣传稿件上传,被全系统推广。

        在这个关口,程浩被抓了现行。他蹲在单位的一个角落里,一根烟吸到一半时,被领导现场目击。这等于打领导脸,信息迅速传播,领导极有涵养,未当面教育。或许考虑周到,顾及其他吸烟者,故领导在会议上建议“在家吸了烟再来,否则不要来上班。”当然,领导没权力开除员工,更没有某条某款规定,吸烟者停职或者检讨。这条建议足见领导之气愤。但是,程浩依然在吸烟,只是秘密地进行而已。

        结过婚的男人,或者工作的男人,知道一个道理:很多时候,影响男人一生的人,包括自己的妻子、自己的父母,还有顶头上司。程浩未顺从领导,足见香烟的魅力。

        有先例做参照,程浩能坚持多久?

        吴刚在跟踪进展,一天,两天,三天……已经超过预期。时常有同事问:“程浩怎么样了?这是第几天了?”吴刚扳着手指算。从某种角度说,他轻视了程浩。

        赌注无足轻重,验证赌者品性。换言之,此事意义重大。

        半个月以后,吴刚按捺不住了,连爱情和前途都不顾的人,会在意输掉一顿饭吗?吴刚盯梢程浩,去餐厅时、去厕所时、在下班路上、在上班途中,围追堵截十面埋伏。吴刚时刻准备着,发现程浩抽烟就立即出现,让程浩束手就擒。甚至在周末,吴刚也不惜休息日,出现在程浩面前,但是一无所获。吴刚对同事、朋友许诺:提供线索获得证据,比如手机偷拍等,都可以得到奖励。吴刚支付了很多饭费。某次,有人声称找到了证据,前提是吴刚请吃饭。酒足饭饱之后,吴刚才被告知情节纯属虚构。吴刚失望至极,依然穷追不舍。他吸取了教训,不再相信任何人。他利用心理战术,采取条件反射原理,把程浩引到吸烟场合,以烟雾诱惑程浩。程浩丝毫不为所动。

        吴刚隐隐感受到,程浩潜在的力量,无形而强大。在漫长的共事生涯中,吴刚不再轻视程浩。俩人不断成长,吴刚成了中层骨干,程浩当了纪委书记。

        多年后,吴刚承认输了赌局,请程浩和同事吃饭。醉酒中,吴刚提出了疑问:“为何能坚持戒烟?”程浩问:“真要回答?”吴刚道:“只求真相!”程浩道:“当年,未婚妻相信我的德行,领导相信我的能力。在你面前,我要让你知道我的人品。”

(有删改)

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运用了抑扬结合之法。请对此加以解说。(6分)

答案 ①本文的抑扬结合是欲扬先抑。先是通过两件事佐证程浩对烟的钟爱,不计后果,且一意孤行,突出程浩戒烟之难;再写与吴刚打赌后,程浩真的戒掉了烟,让吴刚知道了他的人品,认识到程浩身上具有的无形而强大的力量,不再轻视程浩。②前文极力渲染程浩对烟的钟爱,戒烟之难,与后文程浩坚决戒烟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了程浩的人物形象,增加了情节的波澜。(每点3分)

解题思路 小说先是通过两件事佐证程浩对烟的钟爱,不计后果,且一意孤行,突出程浩戒烟之难,这是文中之“抑”。与吴刚打赌后,程浩真的戒掉了烟,只为了让吴刚知道他的人品,吴刚也通过程浩戒烟的事认识到程浩身上具有的无形而强大的力量,不再轻视程浩,这是文中之“扬”。小说前文极力渲染程浩对烟的钟爱,戒烟之难,与后文程浩坚决戒烟形成强烈的反差,对人物形象和情节设计都产生了效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