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考点2命题点4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年级暂无 版本通用版 科目语文 大小28.82K 下载28次
下载

一、[分析场景塑造人物的作用/2021上海卷,T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交情

        ①运河一路蜿蜒,从烟雨江南伸到鲁地西北,像碧蓝丝带,绕德州城西,再蜿蜒向北,流向天津。德州徐家渡一带,码头集中,粮船如梭,游人如织,一派繁华景象。徐家渡到德州城有一官道,两旁遍布着店铺,冯家当铺和马家酒楼是其中较大的两家。

        ②冯家当铺老板冯英,德州当地人。冯家当铺对面就是马家酒楼。马家酒楼老板马戎,祖籍河北景州。酒楼主营鲁菜,最拿手的有熘黄菜、红烧肘子、九转大肠、十大蒸碗,日常迎宾之外,还承接附近商铺及村里大户人家的红白宴席,生意非常红火。

        ③这天中午,冯英和手下掌柜在马家酒楼喝个小酒,算是对一个月辛苦的犒劳,也顺便唠一唠生意上的事儿。正喝得高兴,伙计端一个菜上来。菜来了,九转大肠——伙计这一吆喝,旁边有个黑壮汉就拍桌子一声大吼,伙计!咱这桌的九转大肠咋还不上?伙计赶紧上前弯腰说,这位大爷,您比人家来得晚……胡说!谁看见了!客人站了起来,要发难。冯英马上喊了一声,伙计,把菜给那位贵客端去。伙计哪好意思,面露难色,冯英笑着说,怎么,还要我亲自送去?伙计这才赶紧将菜送了过去。

        ④这一切,马戎都看在眼里。马戎向来佩服冯英厚道豁达,遂有意亲近,有时见冯英在酒楼独酌,马戎便加个菜,或温壶酒,凑凑热闹。虽是生意人,难得他俩性情良善,都不太看重钱财。两人兄弟相称,非常投缘,冯英开玩笑说,因冯家曾使船,就加了两点水,马冯本是一家亲呢。

        ⑤夏天某夜,莫名一场大火,把马家酒楼烧个精光,更有三位住客遭难。天没亮,德州城里来了几个巡捕。马戎对为首的刘天说,住宿登记的本子也烧了,不知道这几人来路,我尽力找,能私了就私了,如果不成,我都接着。刘天拍了拍巴掌说,好好好,既然这样,兄弟也不难为马老板,只是——您家公子——要随兄弟回去,做个质押。马戎一听,急了,说,我儿体弱,而且,谁不知我马戎就住在运河边上,又有房产,还能跑了不成?刘天摇了摇头道,这可不好说。不由分说,就将马戎儿子带走了。

        ⑥两个月后的一天,冯英正在家,听伙计说马老板来访,赶紧迎了出去。未及寒暄,冯英就问,马兄,事情怎么样?马戎走到冯英跟前,一揖到地,说,冯兄,拉兄弟一把。冯英吃了一惊,赶紧扶他坐下,道,咱们本家弟兄,有话直说。原来,经过马戎努力,三家里找到了两家,花了大价钱私了,还有一家一直未能找着,可儿子一直在大牢里,有一顿没一顿,再这么下去,非毁在里边不可,马戎找到刘天,想把儿子保出来,刘天要一千大洋,马戎卖了房子,只凑得五百大洋……马戎说到这里,把手里提的精致木盒放到八仙桌上,打开盒盖,取出一件瓷罐,罐体正面朝前,呈给冯英说,冯兄,这是我家祖传一件瓷器,您先瞧瞧,若能入眼,就当给您。冯英把瓷罐捧在手里,仔细地看了又看,然后说,精品,精品呀,这是明成化年间的玩意儿呀!马戎有点儿紧张,站起来问,冯兄,能质五百大洋?冯英笑了笑说,不止不止。马戎松了口气,缓缓坐回了椅子上。

        ⑦拿了大洋,谢过冯英,马戎拱手告辞。刚迈出门槛,马戎又折了回来,双眼直直地看着冯英。冯英拍拍他的肩膀,马兄,有话请讲。马戎偌大的一个汉子,竟忸怩起来说,冯、冯兄,这个物件儿,确是祖传而来的……兄弟不想——在兄弟手上……冯英打断他说,明白了,兄弟放心,我一家老小不到讨饭地步,早晚等您来赎,绝不出手。马戎强忍住泪,别过头去,顿了一下,冲冯英拱了拱手,大踏步走出冯家。

        ⑧马戎儿子当晚就放了回来,由夫妻俩搀扶着来向冯英道谢。那一副瘦脱了形的可怜样子,冯英看了,也心酸不已。

        ⑨马戎在酒楼原址搭了个大草棚,卖上了烧饼,炸油条、蒸包子、代卖扒鸡这些老本行也都重拾起来。马老板并未垮掉,他仍一身清爽,声音洪亮。眼看生意日益红火,冯英也替他高兴,说,到时候再把酒楼盖起来,不盖三层了,咱盖五层。

        ⑩世事难料。这年十月,日寇攻打德州,兵荒马乱。马戎和冯英先后关了生意。马戎回景州老家避乱,到冯家道别,冯英拿出了装有瓷器的盒子说,马兄,这件东西,您带着。马戎摇摇头,涨红了脸说,不行,交情归交情,咱们兄弟,不能坏了您这一行的规矩。临分手,两个人紧紧抱在一起。

        ⑪马戎走后就没了音信,只有运河的水日复一日流着。

        ⑫二十年过去了。一天,冯英正在院子里坐着喝茶,家人递上一张发黄的纸片,说门外有一老人来访。冯英打开一看,竟是二十年前冯家当铺的一张当票。冯英脑子忽地一下就热了,一路小跑出去,嘴上不迭地喊马戎兄马戎兄。门外老人正是马戎,见到冯英,也是热泪盈眶。两人紧紧抱在一起。

        ⑬互诉离情后,冯英递上当年那件瓷器,马戎拿出一本早准备好的存折。冯英看了看存折上的数字后说,不行,太多了,只收约定的半年利息,半年之外,都是交情。

        ⑭不料,马戎抱着那个瓷罐跪了下去。冯英想拉,没拉住,“咚”的一声,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磕下头去。冯英见他肩头颤抖,赶紧将他扶起。

        ⑮马戎说,冯英兄弟,马某对不住您,当年拿一件赝品骗了您,马某向您谢罪!

        ⑯冯英抱住马戎的肩膀,说,马兄言重了,您说的,我一开始就知道,别离死生,乃见交情,我一直都相信您,不管您来不来。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

分析第③段“让菜”的场景对塑造冯英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3分)

答案    本段描写了冯英让菜的场景,面对黑壮汉蛮横无理的言行,冯英的反应即两次言语以及“笑着说”的情态,刻画出冯英的宽厚豁达和待人处事的圆融练达。(分析2分,效果1分)

解题思路 根据小说第③段“让菜”的场景,面对黑壮汉蛮横无理的言行,冯英“马上喊了一声,伙计,把菜给那位贵客端去”,当伙计面露难色时,冯英又“笑着说”“怎么,还要我亲自送去?”,这两处语言描写和一处情态描写塑造了冯英宽厚豁达、圆融练达的处事风格。

 

二、[整体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2019全国Ⅱ卷,T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让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跟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它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打开顶针般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带微笑。他手里总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地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在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得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王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有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儿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老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坏了。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了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

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答案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每点2分)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本文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及典型化场景烘托的手法。如文章第五段对老舞蹈师穿戴的描写、第六段对其手杖的细节描写及后文对手杖来历的介绍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对“我”与老舞蹈师之间对话的描写,表明了老舞蹈师对过去生活的怀想以及现在内心的无奈与痛苦;通过对“似乎被人遗忘”的卢森堡公园的苗圃的描写,烘托出老舞蹈师内心的失落。

 

三、[分析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旧书贩门德尔

[奥地利]茨威格

        “哦,可怜的门德尔先生,五六年,不,七年,去世已经有七年了。说起他们是怎么弄得他死去的,这真是件可耻的事情啊!”她激动地说,“从来没有人关心过他,从来没有人打听过他。”厕所清洁女工施波席尔太太向我讲述了旧书贩门德尔的沉沦。

        门德尔因为两张寄往交战国的明信片,在集中营被监禁了两年多之后,于一九一七年获释返回维也纳,出了黑暗地狱的门德尔如何返回格鲁克咖啡馆,可以由施波席尔太太向我描述了。“——天——,我信不过自己的眼睛了——他跌跌撞撞地走进了咖啡馆,灰白的脸色,灰白的头发,干瘦得叫人可怜。他什么书也没有带,只是用完全没神的、鼓出的眼睛瞪着前面发愣,他已不再是以前的那个门德尔了。”

        几十年来,这个怪人除了书籍以外对世事一无所知,对他来说,世上的一切现象,只有到了改铸成为铅字,才开始变成真实的。可是,在那个四周架着铁丝网的关押人的围场里,这双眼睛必定看到过可怕的事情,因为那对原先是滴溜转动的、闪闪发亮的眼球,已被沉重的眼皮遮住了。更可怕的是,偶或有人来请教他,他便才枯智竭地呆望着来人,人家对他说的话,他听不太懂,或者一听即忘。门德尔已不再是门德尔了。20年前,我说出自己想找的著作,门德尔就把左眼闭了一秒钟,接着,像在念一份无形的书籍目录似的,一口气说出二三十打书来,而且每一本都说明了出版地点、年份和大致的价格。年轻的我惊呆了,这是个记忆力非凡的奇才,是一本有两条腿的百科词典或者包罗万象的图书目录。可是啊,门德尔不再是世界奇迹,不再是一切图书的神奇的索引柜了;他不再被看作格鲁克咖啡馆的荣誉,而是被看作一个讨人厌的、毫无用处的寄食者。

        新老板就是这么看待他的。在移交财产清单时,施坦德哈特纳甚至把门德尔作为这笔交易的一项附带义务托付给新老板古特纳。但是,古特纳在添置新家具和锃亮的铝制柜台时,也换上了一副这个牟利时期的铁石心肠,他只等着找到一个借口,把这个从清晨到夜晚独占一张桌子,一天总共只喝两杯咖啡、吃五个面包的家伙清扫出去。良机快来了,因为门德尔积蓄下来的最后的钞票,在通货膨胀这台碎纸机中被磨成了粉末,他的主顾们也星散了。再去当旧书贩,爬楼梯,挨门逐户地收旧书,这个疲乏的人已经没有力气了。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领班躲在围火炉的挡板后面,眼看门德尔偷偷从桌旁站起身来,走进前室,飞快地从面包篮里拿出两个小面包,饿慌了似的一下子塞进嘴里。于是,领班当场把他逮住,马上向古特纳先生报告了此事。

        “多么悲惨啊!”施波席尔太太是这样形容他的离去的,“我永远忘不了他是怎样站起身来的,脸色煞白,像一条毛巾。他来不及把大衣穿上,虽说是在一月里,您是知道的,那一年可冷哪!他吓坏了,连书都忘在桌上了,我还想追上去给他呢。可是他已经跌跌撞撞地出了门。我不敢到街上去,因为古特纳先生站在门口,冲着他的背影破口大骂,过路的人都站住了,围拢来。是啊,真是可耻,我羞愧得要命!这种事情老施坦德哈特纳先生是做不出来的,他不会因为几个小面包把人撵走的,他在的话,门德尔白吃一辈子都行。”

        她变得十分激动,翻来覆去地讲这件丑事,讲施坦德哈特纳先生是不会这样的。我不得不问她,我们的门德尔后来怎样了。这时,她失去了常态,愈加激动了。

        “总是想,如果我知道他住在哪里,我会给他带些暖和的东西去的,因为他能从哪儿去挣生火和吃饭的钱呢?据我所知,他在世上没有亲戚。

        “可是,一天清晨,七点半。对,在二月间,我正在擦黄铜窗栏杆,突然,门开了,您知道,他总是迷迷糊糊、歪着身子挤进来的,可是,这一回不同了。他东倒西歪,一双眼睛忽闪忽闪,只剩下骨头和胡子了!我喊他:‘门德尔先生!’他抬起头来,两眼发直。这一眨眼的工夫,他准是什么都记起来了,因为他马上打了一个哆嗦,开始发抖,不只是手指抖,不,全身都抖,他又急急忙忙朝门口跌撞过去。到了门口,他摔倒了。我们赶紧打电话给急救站,他在发烧。晚上,他就死了,肺炎,高烧,这是医生讲的。他还讲,门德尔来我们这里时,已经失去了知觉。只能是睡着觉的人才会这样进来的。我的天哪,一个人三十六年天天这样坐在这儿,这张桌子可不就是他的家了。”

        在这位老妇人面前,我感到羞愧。她单纯地,却又最富人情味地忠于这位死者因为她,这个未受过教育的女人,至少保存了一本书,为了更好地纪念他;多少年来我一直把旧书贩门德尔忘在了脑后,而恰恰是我,应该知道,人们写书只为越过自己的生存去同众人建立联系,并维护自身来抵御一切生命的严酷的对立面。

(有删改)

小说在塑造门德尔这一人物形象时,多用对比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外貌的对比。曾经的他眼睛“滴溜转动”“闪闪发亮”,现在“完全没神”。②才能的对比。曾经的他是“记忆力非凡的奇才”,现在“才枯智竭”。③境遇的对比。曾经的他是“咖啡馆的荣誉”,现在是“毫无用处的寄食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题思路 题目要求分析在塑造门德尔这一人物形象时对比手法的运用,即要围绕门德尔这一人物寻找对比点,比如不同时期人物不同外在形象特点、个人才能表现、境遇等的对比。从外貌上看,根据“他什么书也没有带,只是用完全没神的、鼓出的眼睛瞪着前面发愣,他已不再是以前的那个门德尔了”和“因为那对原先是滴溜转动的、闪闪发亮的眼球,已被沉重的眼皮遮住了”可以概括出,曾经的他有“滴溜转动的、闪闪发亮的眼球”,如今他的眼睛“完全没神”。从个人才能上看,根据“更可怕的是,偶或有人来请教他,他便才枯智竭地呆望着来人,人家对他说的话,他听不太懂,或者一听即忘”“年轻的我惊呆了,这是个记忆力非凡的奇才,是一本有两条腿的百科词典或者包罗万象的图书目录”可以概括出,曾经的他是个“记忆力非凡的奇才”,如今的他“才枯智竭”。从境遇上看,文中指出“他不再被看作格鲁克咖啡馆的荣誉,而是被看作一个讨人厌的、毫无用处的寄食者”。

 

四、[分析语言塑造人物形象/2022福建泉州质量检测,T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孔子的自白

顾随

        孔子南游于楚的时候,有一天,楚国的叶公居然向子路打听起孔子的为人来:

        ——你们的先生,孔仲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为什么你们大家都甘心给他老先生赶着车,困苦颠连地跟着他东西南北地跑啊?

        这问题使子路有些恼了。倘使在他年轻的时节,他会当面给叶公一顿抢白吧。然而他现在的确是老了。跟着先生周游了几年,软钉子,硬钉子——长沮、桀溺、丈人、晨门诸人的话——吃得也着实不少了。他的气质也和平了许多,锋芒也收敛了许多。抢白叶公的话,已经来到嗓子里,他又用力地咽了回去。

        子路想起这叶公就是相传有着好龙的奇癖的叶公,他的居室的墙上,所使用的器具上,都雕刻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龙。

        于是天龙们被他的至诚所感动,居然有一条肯从半空中落在叶公的庭院里。

        但想不到的是叶公,吓得面无人色,一头扎在床底下,紧闭了眼,又用两手死劲儿握住两只耳朵,浑身战栗着,泪和鼻涕流满了他的面颊,又沾湿了他的胡子。

        龙于是伤心了,一个焦雷,震破了屋顶,它乘着云又回到半空去了。这个焦雷,据说不是龙的怒吼,乃是龙的叹息。

        这询问“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物”的叶公,便是好龙而被龙吓坏了的那个叶公。

        ——他这样好名而不务实的懦夫,也有打听圣人的为人的资格吗?子路这样想。

        子路于是装作没有听见,昂然地走出去。

        叶公的青脸几乎变成铁色,手脚似乎战栗得骨肉都要散开了的样子。他是愤怒,还是羞愧呢?那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一个清秋的早晨,金黄色的太阳照着逆旅庭院中那棵银杏树的金黄色的叶子,而且那叶索索地抖着,仿佛太阳的光线在上面跳舞。

        在这样的晨间,孔子早已起来盥漱多时了,他正在楚国逆旅的屋子里伤感着呢!

        ——老了哇!真是老了哇!有好些时候,不曾梦见那位老圣人周公了!真是老了哇!梦也没有了呢!而且……而且……这趟南游,又是白跑了腿啊!回去吧!回去吧!不是有些天资极好的徒弟吗?回家去把他们好好地教育起来,行我的道的如果不是我自己,一定是我的徒弟们,或是徒弟的徒弟们呢!

        孔子想到这里,他觉得眼前分外的光明。他那为了读《易经》写《春秋》而老花了的眼睛炯炯地注视着对面的墙上,似乎看见一种东西——环绕着侍立的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

        子路蓦然说起话来了:

        ——先生!像叶公那样的人物,也要向我打听先生是如何的一个人呢!

        孔子把注视着辽远处的眼光立刻收回来,在弟子群里找到了子路。

        ——你同他说了些什么呢?

        ——我同他说些什么呢?无论如何说,像那样的人,是不能了解先生的伟大的人格的,我昨天什么也不曾同他说哩!

        孔子有些怃然了。

        ——由呀!你总是这样执拗,你便告诉他又有什么妨害呢?你大概也觉得他好龙而又被天龙吓得生了病,有些滑稽,所以才厌恶他的为人吗?他好假的龙,岂不比那用了笼子装着鸟儿或用手牵着小狗儿的人们强得多吗?你们有谁不是发现了人世的真实而觉得恐怖呢?由呀!你是太执拗了!你宿在石门的那一夜,那晨门曾讥讽过我了,你也不曾同他辩驳;长沮、桀溺在你问津的时候,也曾说过许多不满意于我的话,你对于他们也不曾说过什么:那都是对的,因为他们——晨门、长沮、桀溺——都是深知我的人们,都是了解我的主义和行为的人们呀!便是前几日,此处的接舆不是也在我的车前唱着“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歌儿跑着过去了吗?我当时虽然想着同他说话而不能,然而我是不懊悔的啊!我不能使他变为我,犹之他不能使我变为他。我而今是第一次来到楚国,很愿多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心迹。由啊!你为什么不答复叶公呢?他是一个富于好奇心而且不知道我是怎样一个人的人呀!

        子路遭了先生的抱怨,心里有些着慌了。

        ——同他说些什么呢?先生!

        ——你说:我们的先生,用起功来忘掉了吃饭,欢喜起来忘掉了忧愁,而且不晓得什么叫作“老”哩!

        孔子说这句话的时节,眼睛又从子路身上挪开,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又看见那种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

        但是子路听了方才的话,却分外地替先生伤悲。先生周游列国已二十年了,到处受人家的欺侮与嘲笑。还用得什么功哩?欢喜从何而来呢?但是“老”的确来了——先生的两鬓和胡须实在白得令人恐惧,便是颜面也干枯得有如树皮了!但是先生还不知老,也许是先生不好照镜子的缘故吧。

        孔子的眼睛,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看那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

(原刊于一九二六年十月《沉钟》第五期,署名葛茅。有删改)

小说通过孔子的“自白”来塑造孔子的形象,这样处理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可以写出孔子的自我剖析和心路历程,更深刻地表现孔子的伟大,突出小说赞颂孔子人格精神的主题;②可以借孔子自述人生经历和理想心迹,更真实立体地塑造孔子执着有为、坚忍不屈、乐观睿智的形象;③可以拉近文本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孔子的魅力。(每点2分)

解题思路 这篇小说中孔子的“自白”即孔子的独白和其与子路的对话,从孔子“老了哇……或是徒弟的徒弟们呢”的独白中可以看到孔子的自我剖析和心路历程,孔子抱怨子路的话更深刻地表现了孔子“伟大的人格”,从而突出了小说赞颂孔子人格和精神的主题。这些自白借孔子自述人生经历和理想心迹,更真实立体地塑造了孔子周游列国,“到处受人家的欺侮与嘲笑”,却“用起功来忘掉了吃饭……叫作‘老’”的执着有为、坚忍不屈、乐观睿智的形象。另外,这些自白可以拉近文本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孔子的魅力。

查看更多